機油選用的觀念自古以來都是兩派人馬分立,
各自有各自的主張及說法。
我們這一派還算是極小數,
很多人把我們歸類為怪咖...
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對於創造者的我們來說觀念是否也要同步改變?
對於硬體的改變創新,
相對軟體(觀念)當然也要同步改變,
總不能一招套用吧!
畢竟現今的汽車哪一台是鑄鐵引擎?
難道鋁合金引擎的用油觀念也要迎合舊有的思維?
我的用車習慣以高速居多,
之前在瘋的時候一有機會就都是在拼極速,
二高木柵→南港
中山高汐止→基隆端
這兩個路段幾乎都是油門踩穿捨不得放,
油溫貼紅線、排溫破千度是家常便飯,
這樣的用油環境應該算是嚴苛。
說到這,一定會有另一方說法:
以這樣的用車環境,
一定要用粘度高一些的機油,
因為油溫過高,致使油壓變低、
甚至油膜破裂、變質,傷害引擎等等...
但實際上呢?
油溫升高致使油壓變低,
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物理現象,
難道高黏度的機油就不會有這樣的狀況?
換個角度想想,
沒錯,濃度高的機油油溫攀升的速度比起濃度低的機油還慢,
但相對的,散熱的速度也慢。
反之,
低濃度的機油,
溫度來得快去得也快,
好壞與否就自己衡量吧。
總之,
判定一支機油好壞與否,
我反倒覺得要看在激烈駕駛之後,
等到油溫變低,
"機油是否會恢復到正常油壓才是最重要的!"
這也是機油耐溫程度的重要指標!
樓主PO的文章理論上是對的沒錯,
但某些論調還是以早的思維,不完全正確。
如以下說明:
ST原廠手冊建議使用5W30的複級機油,
而車子自浪人交予我手截至目前即將邁入十萬公里,
我都是使用5W30、0W30的機油:
1.5W30-西班牙冠石 (VW502.505)
2.0W30-VAG原廠LONG LIFE2 (VW503.506)
※
我不大喜歡看API與ACEA的認證,
因為美盟與歐盟的認證遠比車廠的認證寬鬆許多。
以API為例,
常常看到兩支不同廠牌的機油,
瓶身上的標示皆為API SM,
但再把目光移到車廠認證上,
確有所差異!可想而知了...
以上述這兩支機油為例,
先拋開冷啟動黏度與認證不談,
理論上兩支機油的特性應該都差不多,
但在實際使用上卻相差甚遠。
最大的差異是在剛剛所提到的,
激烈操駕後0W30的油溫恢復得比5W30還快,
就算油溫緊貼著紅線,
隨後以正常限速行駛幾公里後,
0W30的機油就馬上恢復到正常的油溫及油壓。
這就是我後來選擇以LONG LIFE2作為使用的原因。
兩支同黏度的機油因為車廠認證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所以低黏度的機油不適用於嚴苛環境的觀念也應該有所改變。
也別再說台灣的氣候型態比起國外還要極端嚴苛等等...的說詞,
真要比較,
國外早晚溫差、溼度比台灣大的地方多的是呢...
那豈不是早晚各換一次油...
補充一下:
VW502:
針對嚴苛環境設定的規範,適用於諸如高氣溫、潮濕、爬坡、經常在市區走走停停等駕駛環境中使用。
認證規範屬ACEA之A2/A3標準,加上VW之要求,適用於2000年以前之VW/AUDI車種,不適用於DPF,無長效認證。
VW503:
本規範有2大重點;一是"加長換油周期",但台灣不在實施區域內故不予討論。
二是針對S4, RS4, TT, S3等輸出超過180hp之性能引擎,依其特殊潤滑需求所制定的特殊規範。
http://www.valueparts.com.tw/
也可以參考看看VALUE PARTS的說明:
點選網址後→零件價格保養週期表→將游標拉到下面:機油選用建議表
幾乎所有VAG車系的"性能首選"都是使用0w30番號的機油。
難道他們家都是瘋子?
就自己衡量看看吧!
PS.
以上只是我個人對機油的見解,
沒有廣告嫌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