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董星銳
它叫作B-Max,可是它卻沒有B柱。現正熱烈舉行的2011年日內瓦車展上,歐洲Ford帶來名為B-Max的全新作品。
延續Galaxy、S-Max和C-Max等MPV、MAV家族的腳步,全新B-Max同樣以MAV (Multi-Activity Vehicle) 的車身設定,
結合高效節能的1.0升EcoBoost汽油引擎,欲在小型車級距中開闢全新天地。
 |
 |
歐洲Ford在2011年日內瓦車展上,帶來全新MAV作品B-Max,欲在小型車級距中開闢全新天地。 |
|
目標切入小型車級距,全新B-Max採用與Fiesta車系相通的B-car底盤平台,車身長度稍稍超過4米,
較Fiesta五門掀背多出11公分;與C-Max相較,全新B-Max的車長則短出32公分。
嬌小的尺碼設定,使全新B-Max能夠輕鬆符合都會用車族群的需求。
 |
 |
與Fiesta共用底盤平台,全新B-Max擁有4米餘的車長,車身尺碼略長於Fiesta,同時車身高度亦多出11公分,提供更寬敞多元的車室空間機能。 |
|
全新B-Max的設計風貌,可謂源自2009年日內瓦車展問世的iosis Max概念車款。
以Kinetic Design設計語彙持續演化,融合Ford新一代的家族面容,B-Max呈現出活靈活現的車式性格。
而豐富起伏的鈑件摺線,亦讓B-Max的嬌小身軀擁有鮮明的肌理線條,同樣散發出運動氣息。
 |
 |
造型語彙源自iosis Max概念車,全新B-Max在嬌小的車身尺碼下,呈現出活靈活現的車式性格。 |
|
全新B-Max身上最為獨特的,即是其「無B柱」的車體設計。
為了改善小型車為人垢病的座艙進出便利性,全新B-Max前門採取傳統的開啟方式,
後門則以滑門方式向後拉開;而兩扇門中央慣見的B柱結構,在B-Max身上則已不復見。藉此,
前後門同時開啟時,將可在車側劃開超過1.5米的進出開口,讓前後座乘員皆可輕易地乘入車室。
而前後門組也能獨立開啟,讓乘員進出不受限制與干擾。
 |
 |
B-Max身上最具特色的,莫過於獨特的無B柱設計。後門採用左右滑門設計,可為B-Max創造出超過1.5米的進出開口,讓前後座乘員皆可輕易地乘入車室。 |
|
迎合年輕族群的喜好,全新B-Max的座艙設計流露出濃厚的科技氛圍。
與Fiesta擁有高度的相似度,B-Max運用流暢有力的線條,雕塑出動感快意的中控台造型。
中控台上緣嵌入一組6吋的觸控式螢幕,搭配模仿手機設計的中控面板,
乘員可就音響系統、衛星導航、通訊系統等進行整合操作。
 |
 |
B-Max座艙與Fiesta有著高度的相似度,類似手機的中控台面板,搭配流暢有力的線條走勢,內裝設計相當符合年輕族群的喜好。 |
|
雖然定位為小型車級距產品,然而全新B-Max在車室質感上仍有其水平。
中控台上半部採用皮革包覆,並輔以鋼琴烤漆面板來提升視覺效果。
座椅和門板處,則採用黑色、褐色的交錯搭配,以營造更為亮眼的色彩美學。
此外,玻璃車頂的設計,亦為B-Max帶來更顯明亮愉悅的乘坐氛圍。
 |
 |
玻璃車頂的配置,為B-Max車室引入大量的自然光源,創造出更加寬廣的車室乘坐感受。 |
|
在精巧的車身尺碼下,MAV身段的B-Max同樣講求在空間機能上的訴求。
除了寬敞的車門開口外,B-Max的車身高度較Fiesta多出11公分,
不論是乘坐或行李物品裝載上皆更顯寬裕。60/40比例分離傾倒的後座椅倍,
則讓車主自行調配車室空間組合,視不等人數及行李多寡進行變化。
此外,在前乘客座椅背前傾後,B-Max的車室更足以提供達2.35米的裝載長度,讓空間機能倍顯實用。
 |
 |
後座椅背60/40比例分離傾倒設計,加上前乘客座椅背傾倒功能,讓尺碼精巧的B-Max同樣能兼顧行李物品裝載的需求。 |
|
Ford為全新B-Max選用一具1.0升EcoBoost汽油引擎,
首見於2010年北京車展的Start概念車,三缸設定的1.0升引擎輔以缸內直噴、渦輪增壓、雙獨立可變汽門正時等技術,
輸出功率已可取代傳統自然進氣設計的1.6升直列四缸引擎;
另一方面,結合Auto-Start-Stop怠速熄火系統,1.0升EcoBoost汽油引擎的燃油效能與二氧化碳排放量,
也足以應付都會通勤車主的使用訴求。
 |
 |
Ford將為B-Max選擇一具1.0升EcoBoost汽油引擎,三缸設定的1.0升引擎輔以缸內直噴、渦輪增壓、雙獨立可變汽門正時等技術,足以因應一般都會通勤所需的動力水準。 |
|
考量到無B柱的設計,Ford特別就B-Max的車側結構進行強化,
以確保車輛的被動安全防護無虞。車門鈑件本身的結構已特別強化,同時在門軸絞鏈等處,
亦採用高強度的硼鋼材質打造。在車門鎖扣與閂接處,原廠也確保其在撞擊下仍能維持穩固,
以為車內乘員吸收並抵擋衝擊力道。
摘錄自 U-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