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了想,若不去用台亞(台塑石油的汽柴油經銷公司,台塑的關係企業)的超柴,怎知是不是不好呢?
所以,從十二萬起,開始使用台亞的超柴。連續測試直到~~~~我怕了為止。

(我想會很快吧!)
到目前為止已用了三桶油了。
之前小的不願加台亞的觀點:
1.含硫量大於50PPM(現已改善)
2.因為沒有直營站,所以一般民營油質誠信的問題。(目前已有直營站,不過,直營站這三個字會不會是這個加油站的名字呢?!

)
3.油槽、油槍聽過看過的都大多比中油髒。(這可能只是小的個人經驗問題,不一定是這樣)
4.台塑的石油提煉,成本理應比中油低,且利潤大。因為台塑是裂解法煉油,所以可以使用較重的原油。大致上,較重較黏的重油,裡面的低碳數烷類比較少,而且盤價較便宜。因此需要熱裂。更何況,台塑原本的目的就是提煉乙烯,已是世界最大供應廠。汽柴油只不過是過渡產物,更甚至於是副產品。在提煉理論上,可以供應比較中油好的柴油。在供應價格上,理應可以比中油牌價低,因為已經煉到可以外銷的量,反言之就是乙烯賺很多,汽柴油外銷賺很多,然而我們還要買跟中油一樣的牌價,卻比中油的稍差。(目前仍沒有改善,只是純粹個人觀點。在商業立場他們也沒啥錯)
5.油價策略和中油同進同出。原因是中油已是政府的搖錢樹,中油近一年來故意漲柴油的比例較高。想來個愚民,反正大多數的人不加柴油。殊不知,柴油才是命脈。想一想,你吃的豬難道是坐小客車上來的嗎?而台亞的柴油其實外銷很多。在國內卻是這樣和中油的油價同進退。(個人的嘮叨:轉型正義是轉不到老百姓身上的)
現在測試的理由:
1.沒測試過卻說他爛,良心過意不去。
2.依他們的十六烷值來說,理應比中油更有力且較不積碳。(十六烷值高,較有力;十六烷值低,較省油,中油是走中間路線--省油)
3.想看看車子受不受得了。
4.太閒了。
結果:
1.測試的次數還不夠多,沒有太多的評論空間。測試!測試!測試!
2.小小的結論,是稍有力一點。但油耗大約一桶下降10~20公里。(記錄還沒收集夠,不能只是這樣判斷)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
別打我,小的想大概是太閒了,太多的反社會情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