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檔 | 收藏
點閱數:1,293
[OPENBOOK] [為什麼投資就是不理性?] - Preview Sharing (2)
   francishsu (法西斯)

版主
文章 2732
用戶失蹤天數 1002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新北市 淡水區 來自 淡水灣岸
發表於 2008-11-14 08:03 AM 
〔續〕
 

 
推薦者的話
作者自序∕經濟是大眾的知識
第一章  經濟大躍進
第二章  民俗經濟學與市場
第三章  此刻,我們需要亞當.斯密
第四章  貓熊拇指是個好發明
第五章  不套牢投資心理學
第六章  不理性投資的高潮經驗
第七章  道德計算與感動人的訣竅
第八章  幸福值多少錢?
第九章  交易的心理分析
第十章  有規則才有自由交易
第十一章  商場不需無間道
第十二章  經過引導的自由選擇
結語  市場以後會怎麼想?
 

  一八五九年,達爾文(Charles Darwin)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出版,這本書當時的爭議性極大,但時至今日,已經很多人都同意人類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但諷刺的是,達爾文和進化論在社會科學的研究中毫無地位、尤其是在人類社會與經濟行為的研究中毫無地位。 
  因此,我在本書要提出的第一個觀點是:進化論確確實實可以解釋人類的經濟行為,也能應用在社會科學的研究。大部分科學家、尤其是社會科學家,堅決反對把進化論思考應用在心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上。這種反對的最初理由是可以體諒的,因為他們把進化論視同社會達爾文主義(Social Darwinism),尤其認為極端的遺傳論者據此強迫心智障礙者絕育,納粹優生學計畫也據此展開大屠殺。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社會科學家努力避免把進化論用在人類行為的研究,幾乎完全以社會文化來解釋人類行為。
 
  我要提出的第二個觀點是「經濟人」(Homo economicus)並不存在的理論。這個理論認為,我們是經濟人,擁有無限的理性、自利與自由意志,我們很自私,會追求最大的自我利益,在決策與選擇方面很有效率。我們把進化論思考跟現代心理學理論與技術,運用在人類的市場行為研究上時,會發現以經濟人理論為基礎的傳統經濟學經常是錯誤的,或是極度缺乏解釋力量。實際上,我們是極為不理性的動物,受到亙古以來進化的潛意識深層情感影響,我們感情用事的感性程度遠遠超過理性,或至少不相上下。


人一輩子絕不會後悔做了什麼事,但一定會後悔沒去做什麼事! 
   francishsu (法西斯)

版主
文章 2732
用戶失蹤天數 1002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新北市 淡水區 來自 淡水灣岸
發表於 2008-11-14 08:04 AM 
經濟︰讓人情緒澎湃的科學
 
  我在本書提出的第三種觀點是:經濟學是「憂鬱的科學」的說法,這種觀點由英國歷史學家卡萊爾(Thomas Carlyle)在一八四九年提出,隨後的一個半世紀裡,大部分人也都這樣子看經濟學,害經濟學陷入數學模型與財務分析的困境中,也陷入「人是理性計算與十足自私機器」的泥淖中。有兩大理由足以證明經濟學一點也不憂鬱。
 
  第一、經濟學正在經歷亞當.斯密(Adam Smith)一七七六年出版《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s)、建立這門學問以來最有活力的革命。眾多跨科系的交互研究如進化經濟學、複雜經濟學、行為經濟學、神經經濟學和我們所說的道德經濟學,正為這門古老的學問注入新生命。
 
  第二、更重要的是,個人、公司和國家對自己的財務十分關切、十分熱中,而且總是如此。從這一點來說,經濟學一點也不憂鬱,把一些自由派和保守派份子聚在一起,請他們不動感情的討論全民健保的經濟效益、社會服務的民營化、對外援助的成本效益或均一稅與累進稅的相對優點,你立刻會發現,討論的語調會升高到一點也不憂鬱的程度。
 
  如果有什麼學科需要我們用客觀無私的態度,評估事實,尤其是評估不會替自己說話的事實時,需要這樣做的學科一定是經濟學。我們必須像物理學家、化學家或生物學家研究自然法則一樣,研究人類的經濟行為,而且這樣做時,因為我們處理的是大部分人投入很多情感的課題,我們必須不斷的努力,不能嘲笑、感歎或輕視人類的行為,而是要了解這些行為。


 
   francishsu (法西斯)

版主
文章 2732
用戶失蹤天數 1002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新北市 淡水區 來自 淡水灣岸
發表於 2008-11-14 08:05 AM 
導讀

跨界:新時代的經濟學      
 
  文∕林建甫教授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曾任台灣大學經濟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
   現任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

  經濟學真的越來越有趣。

  兩年前,我們系為了新聘一位同仁,聘審會說服校方,跟中研院經濟所拼了,給他買豐富的實驗器材,所費不貲。台大經濟系號稱國內的經濟少林寺,裡面有十八銅人:各領域的經濟學家。我們做研究,最重要的就是電腦。好的電腦,讓它一直計算,一直跑,可以節省很多的等待成本。但是就沒有人這麼奇怪,研究還要買儀器。他的研究,用MRI (核磁共振攝影) 檢查人們的腦波,探討購買的人類行為。利用眼動儀,追蹤人們的眼珠活動,研究經濟活動的刺激。這是一般傳統的經濟人,想都想不到的。
 
  其實不只是實驗。現在,經濟學研究越來越需要考慮跨領域。最早的經濟學,廣泛的商學,也就是「政治經濟學」,本來是很強調跨領域的,它跨到了政治學、倫理學。但十九世紀末經濟學跨到了數學、物理後,一發不可收拾,進行了長達一百餘年的禁錮。現在的經濟學,跨的可精彩,還包括了生物、心理、醫學。這些跨領域的蛛絲馬跡,在本書中,您都可以一一找到。例如:第一章:經濟大躍進,用生物的有機體及進化的觀念來談市場。第四章:熊貓拇指是個好發明。光看這個標題,就知道經濟學也離生物學不遠了。
 
  為什麼經濟學跨到了數學、物理後,一百年來走不出來?因為經濟學的研究,主要建築在人們受自身利益驅動和能作出理性決策的假設之上,因此人是理性的,會斤斤計較,比較利益得失,利用數學、物理,機械式的追求極大,再好不過。因此從馬歇爾(Alfred Marshall)一八九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Principle of Economics)引進數學表達古典經濟邊際分析的選擇問題,到薩繆爾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大量運用微積分來建構《經濟分析基礎》(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經濟學表現在追求邏輯的縝密與嚴謹性,可以說是無與倫比。
 
  直到二00二年諾貝爾經濟獎頒發給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和弗南史密斯(Vernon L. Smith) 後,實驗經濟學、經濟行為學、經濟心裡學,這些新興的經濟學,向來非主流的經濟研究課題,其重要性才被確立。因此現在的經濟研究也就重視人們的非理性、有限理性的潛在規律。過去經濟學被普遍視為是一種依賴實際觀察而不是實驗室可做實驗的科學,在此也完全改觀。經濟行為、投資心理也都可以做實驗來探詢與驗證。這在本書第五章:不牢靠的投資心理學中;第六章:不理性的高潮經驗;第九章:交易的心理分析,描述的非常清楚。也因此,現在經濟學家可以發表論文在自然科學的世界頂級期刊《Nature》與《Science》中。
 
  過去這一百年來,經濟學與數學、物理結盟的時代裡,在社會科學院中,經濟系往往找不到知音。經濟學不談經世濟民,經濟系與社會系、政治系幾乎完全沒有交集。經濟系甚至有往理學院投靠的呼聲,但考慮現實後,經濟系多是往商學院靠,甚至有些學校,經濟系就併入了管理學院。但這種情況,不久的將來,也會完全改觀。本書對這趨勢有很好的洞見。在第二章:民俗經濟與市場,第十章:有規則才有交易,第十二章:經過引導的自由選擇。這些制度面的問題,社會學關心的群己關係、人觀、我觀,政治學關心的義務、權利與權力,也都融合在一起了。因此未來的經濟學,恐怕不能再脫離社會與政治,遺世而獨立。最原始的 「政治經濟學」恐怕要重回經濟的舞台。
 
  現代經濟學正日益向經濟現實回歸,無論是實驗方法的引入、對生物、心理學研究成果的應用,還是重回政治經濟的懷抱,其目的都在構建經濟學於更真實合理的行為基礎之上,以期提高經濟學的解釋力和科學性。這對當前台灣大部分的經濟學系所,還片面強調數學化,不顧經濟現實的「工具主義」思潮,無疑是當頭棒喝。


 




加入贊助商  |  免責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