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中, 無法回太多, 我簡單講:
---> 重量, 只在加速時影響最明顯, 到了穩定巡航時, 轉速跟油門深度是關鍵...
我再舉一例:
---> 小發柴, 用一個重量為 0kg 的 8 吋胎, 你覺得會更省油嗎?
大家想看看就明白了... (上班中, 再忙一下我再多解釋一下)
---------- << 補充解釋 >> ----------
胎重, 或者是框重, 其實都是車重的一部分, 引擎動力要推動的, 是一台近 1500 公斤的車子, 而不是只有輪胎本身, 所以胎或輪圈的重量, 基本上都是全車重量一部分, 減重要全面性地談 (甚至要談配重才好), 而非單看胎或框的重量; 就數理上來看, 你弄個 "東榮牌石頭輪" 來裝, 四顆也許要 400 公斤重, 但你把車身能輕量化的全都改了, 也省下了 400 公斤, 就總車重來說, 並沒什麼不同, 但就配重來說, 反而重心放低了... 我再換個說法: 鞋子很重, 對你的影響是你要把腳抬起來時, 而非你要施力在地上, 把身體向前推的時候... 大家就感受看看小弟的意思吧~ (小發柴並不需要把腳抬起來...)
而 16 吋胎跟 17 吋胎, 我在此的重點是指胎的圓周長, 就鎖定圓周長來看就好了... 如同前面老師的計算, 圓周會影響巡航時的引擎轉速, 但也有人會提到 "圓周變長了, 但半徑也變大了, 也就是力臂變長了; 換言之, 驅動力要花得更大, 也就是會比較重拖..." 所以不見得省到油, 這個也是對的; 大家國中物理都學過槓桿的計算, 就是那麼回事...
我們先看看油耗的基本假定公式: (小弟的論點不一定對, 大家參考就好!)
油門踩踏深度 x 引擎轉速 x 持續時間 = 觀測時間內總噴油量
這公式的意義是醬子的:
油門踩踏深度 ---> 決定每缸在每次點火行程的噴油量多少
引擎轉速 ---> 單位時間內, 燃料系統噴油頻率
持續時間 ---> 在固定的油門深度下, 特定噴油頻率總共持續了多久的時間
而 "引擎轉速 x 持續時間" 代表的就是觀測時間內, 引擎總共轉了幾圈, 故, 簡化一下, 會變成:
油門踩踏深度 x 引擎旋轉圈數 = 觀測時間內總噴油量
(以上是概略公式, 定義或有疏漏, 就不細談...)
想省油, 就要做到以下幾件事:
-- 減少油門踩踏深度 (少大腳)
-- 設法減少引擎轉速 (打高檔位)
-- 盡量減少踩油門持續的時間 (盡快抵達目的地)
而整體看, 就是設法把 "觀測時間內總噴油量" 最小化為主要目標... 但這些參數卻是需要配置的, 例如假定這個例子:
-- 油門踩踏深度增加 2 %
-- 改傳動減速比或改胎徑, 引擎轉速會因而降低 3%
-- 但持續的時間可減少 2% (因為踩深了油門, 速度變快了)
那這個配置就更有效率, 能量消耗會是原來的 97% 左右 (1.02 * 0.97 * 0.98 = 0.9696); 這就是我對 4D 換成 17 吋的假想... 不過! 一切以實驗為依歸才行, 其次, 換成大胎在市區可能相較就不見得省, 我此次的結論是針對我跑墾丁, 有極大的旅程都是 110km/h 高速行駛的感想...
ps. 長下坡, 放油門空滑, 用上述公式就可以看出來明顯差異在哪...
有機會, 下次談談油門這東西, 用油門其實也很好玩, 跟省油或性能都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