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改裝訊息都是來自專業廠車的方法進行,連多數改裝雜誌的報導內容也是如此! 
但依台灣的路況與駕駛人的使用需求與技術,建議要進行某些調整會比較適合非專業賽車手的車主! 
最經濟便宜的做法便是把輪胎的抓地力提升, 
再來就是扁平比,避振器,降低重心的車高問題, 
一般我們的認知都是以為越低/越硬/越扁/越寬就是越強,加上各種防滾籠與拉件, 
便能與天下無敵越接近! 
實際上,不同的路況,譬如完美的賽道,就與台灣不時出現陰險跳動的設定就不一樣! 
FF,FR,RR,中置,0~100,0~400,100~200,設定上都有不少差距, 
所以要依需求不同而配置不一,幾乎只有一種改裝是可以相同,就是煞車越利越好! 
 
不佔用篇幅資源,針對Focus及Adam,Kelly這次不幸中的大幸,提出些小見解: 
90~95入這個彎不應有問題,有種可能是煞車時機不對, 
煞車時會依力道大小影響重心前移的程度,前移自然就翹尾,抓地力一失, 
連叫的機會都沒有,才會出現叫不到一秒就甩了!控制重心的移轉是整體山路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對FF來說尤為重要!需要經驗的! 
幼桑除了胎壓設定得當,還有個70公斤壓尾,雖對直線賽有不小的拖累,但對山路上卻可平衡些重心,我見過有人跑山路前還抱兩包米到行理箱,先前與車友跑山路時,發現後座加兩個人對後輪穩定性提高很多,只是有機會直拉時就遜啦! 
所以先前敝人曾提出過前硬後軟的非同套件配法, 
在整個轉彎的過程當中,車頭本來就會因引擎變速箱自重下壓前輪增加貼地性, 
所以較硬的前避可抑制重心偏外側推頭,並可減少車尾上揚度!~這大家都懂! 
妙的是車尾要偏軟,我的後只比原廠硬一點,前卻不太壓的下去! 
FF前重後輕,前後硬度若差異不大,賽道上非常好,但舒適性就糟了,有需載家人的,常會被長輩唸臭掉! 
在台灣路況陰險的山路上,前輪輾過一個坑動的跳動,絕對比後輪少,這時後跳太高,抓地力會很名顯不夠,總不能跑到一半去路邊抱石塊塞後箱吧!縱使後輪穩,也會因自重輸人! 
控制後軟的玄妙處在於讓前後跳動符度一致,平時在客時,後座乘客會覺得還可接受, 
遇到山道上陰險的跳動時,尾部都以吸收代替部份跳動,安定性就提高很多! 
 
FF車後輪會偷滑,只要在前輪稍加硬度就行,雖然我提這樣會讓汽車改裝商詌譙,還會問誰叫你買兩隻不買四隻一套? 
但省下的錢移去加強輪胎不是很棒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