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檔 | 收藏
點閱數:12,836
[哈拉] 新爸.新媽.Baby報到區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4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5:36 PM 
嬰兒本身有蠶豆症

亦即醫學上所謂的G-6-PD缺乏症,這是紅血球細胞膜表面上的一種成份(酵素)缺乏的現象,這種紅血球 易 受 到 特 定 物 質 破 壞 而 產 生 溶 血 現 象 , 特 別 是 接 觸 某 些 外 來 的 誘 發 物 時 更 容 易 發 生,有這種問題的嬰兒(及大人),在接觸到某些成份時,紅血球會出現(溶血)的現象,這些會造成溶血的東西以蠶豆為代表,這些人食到蠶豆後全出現臉色蒼白、肝臟脾臟腫大,小便發黃的現象,因為溶血,出現大量的膽紅素,這也是造成寶寶黃疸的原因之一,除了蠶豆之外,還有很多其它的物質,例如常見的樟腦丸、荼凡(俗稱臭丸)、紫藥水等也是很常造成溶血的原因。蠶豆症與家族遺傳有關,例如客家族系的人較多,蠶豆症在醫學上也因血液的成份分為一些不同的型,有蠶豆症的人絕大多數有家族遺傳關係,很少部份是因為小寶寶本身的基因突變所致。

家長時常有會問兩個問題:

一個是為甚麼我們家族都沒有人有,只有我這一個寶寶會有?

另一個問題是為甚麼我們父母都沒有避免任何東西,也不會出現貧血?

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每個人缺乏的程度不同以及接觸到這些物質的機會不同。

蠶豆症是例行新生兒篩減的項目之一,一般會採取新生兒的臍帶血或是用針採小嬰兒的腳跟血。如果確定有這一項問題,只要能夠遵循要注意的事項,一樣可以有健康快樂的生活。

3.嬰兒本身有敗血症等感染時

也會造成紅血球的破壞及肝功能受損。

二、小寶寶在母親身體內的失天性感染

例如德國麻疹、梅毒、巨細胞病毒(CMV)…等等。

三、膽道的先天性阻塞:

不能將肝臟製造出的膽汁正常的絡由膽管排出至腸內,膽汁內的膽紅素回流至血液內,造成黃疸。如果寶寶出生後黃疸一直持續不退,逐漸有有肝臟、脾臟腫大現象,大便呈灰白色、像石灰土一樣,尤其再加上檢驗時發現膽紅素中的「結合膽紅素」」過高的時候,醫師會考慮到這種診斷。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可以確定,此種情形需要手術治療。

先天性膽道阻塞的症狀與另只外一種疾病「新生兒肝炎」很類似,都是黃疽持續兩三週以上不褪,只有用超音波及電腦斷檢查來分辨。

四、母乳可能是造成寶寶黃疸的原因之一

大約有三成左右的以母乳哺育的寶寶黃疸現象會比較明顯,而且黃疸的時間會持續到比較久。如果小寶寶出現黃疸時必需把以上所提各點與疾病有關的原因全排除後,最後才考慮母乳這一項原因。一般因為母乳所引起的黃疸,其出現的時間較慢,大約出生後一週左右才較明顯,黃疸可以考慮暫停母乳兩天,用牛奶取代,指數都會自然降低。絕不建議貿然把母乳全部停掉。

為何母乳會引起新生兒黃疸,其原因在醫學上還不是很明瞭,可能與母乳中某些脂肪酸的含量有關,但是一般與母親本身的飲食及健康似乎沒有直接關係。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4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5:41 PM 
長牙的各種問題?甚麼時候開始長牙?

正常的寶寶平均六個月大開始長牙,以每個月增加一顆的速度,大約一歲大(十二個月)有六顆牙。在兩歲半左右二十顆乳牙會都長全

但是每一個寶寶長牙的時間是不是都是那麼一致,時常看的到的是很多寶寶不一定。時常有母 親會問:我的寶寶怎麼到九個月大還不長牙?我的寶寶長牙的次序怎麼與別人不一樣?我的寶寶怎麼長了兩顆牙就不長了?

但是反觀就們所接觸、所認識的所有人,沒有長牙的真的很少見(除了非常少數所謂"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的病例以外)。

所以,在醫學上,長牙齒應該不是很大的問題,除了很少數的「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這種病的患者之外(這是一種包括頭髮、指甲也會同時發育不好的疾病,不難分辨),一般的人長牙的次序快慢可能有差別,但是都會長牙的。。

每一個寶寶長牙的快慢、次序是可以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是下面兩顆門牙最先開始長,以後是上面兩顆門牙,再以後是上面外邊的門牙,再是下面外邊的門牙,再是犬齒。

但是也有人一開始犬齒就先長出來,有人說這種人比較凶,但是事實上這種說法並不成立。

也有人開始長牙的時間較晚,到了一歲左右才開始長牙,但是可能一次就長出來四顆或六顆;更有些小寶寶長了兩顆門牙之後就停止很長一段時間不再長了。這些情形都可以見得到,也都在可以接受的正常範圍之內,父母不用擔心。

長牙齒要吃鈣片嗎?

坊間時常會有人建議:如果牙齒長的慢,可以吃鈣片。這一種說法在醫學上並不成立,牙齒長的慢的小寶寶時常骨骼發育的很好,沒有任何鈣質缺乏的症候,補充了鈣對促進牙齒的生長,毫無助益,反而會加重腎臟的負擔

長牙齒會發燒嗎?

另一種長牙的時候常見的問題是:大家常說:「長牙會引起發燒及拉肚子」。

的確、有的小寶寶在長牙的時候發燒的機會會比較多,但是這不是絕對的。長牙本身並不會造成任何發燒現象,長牙時候出現的發燒現象主要的是因為小寶寶在長牙的階段牙齦會癢,比較喜歡咬束西,如果咬到不清潔的東西就可能會造成喉嚨或腸胃道的感染,而發燒或拉肚子,並是長牙齒本身會造成小寶寶發燒或拉肚子。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4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5:42 PM 
舌繫帶

舌繫帶是位於舌頭下方的帶狀或片狀結構,正常時是細細、半透明的。舌繫帶過緊、過短、太厚,或生長得太前面,可能會限制舌頭活動,因而影響發聲,或吸奶。

正常嬰兒的舌頭伸出時可以碰到下唇,如果不能碰到下唇或舌繫帶太短造成舌頭的前端出現凹陷的現象,則考慮請小兒外科醫師進一步檢查。

太短的舌繫帶可能影響到嬰兒的吸奶動作,以及一些發音的正確,特別是捲舌音。

但是真正合乎以上標準,有需要割舌繫帶的機會是很少的,一定要由專科醫師評估過以後再手術。有一段時間,國內曾興起過一陣割舌帶的風氣,有許多小寶寶遭鞅,實在不可取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4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5:48 PM 
寶寶要不要割包皮

包皮是小寶寶出生的正常現象,在廿世紀早期至中期,因為看到猶太人的婦女很少得子宮頸癌,推究其原因可能是猶太男子出生後都行割禮,也就大家所謂的割包皮。所以就聯想到應該是割包皮的男子比較乾淨,結婚後、婦女的子宮頸不易受污染而發生子宮頸癌。

所以全世界就興起了一陣風潮:小男生出生後都要割包皮。

但是經過數十年年觀察後,發現其他割包皮的人,並不像猶太人一樣,有婦女子宮頸癌發生率減少的現象。才逐漸了解,子宮頸癌的減少的原因可能與人種及生活方式有關,並不是單純的因為割包皮的緣故。
 
以前大家還有一種誤解:以為剛出生的小寶寶還小不怕痛,沒有甚麼痛的感覺,所以醫生在小寶寶一生下來後,麻葯都不上,就用刀子或用機械把那包皮卡的一聲切下來。但是,現在也意識到,寶寶當然也怕痛,這樣做法,有夠慘忍,割包皮的小寶寶最明顯是有好幾天胃口不好,體重不增加,就是最明顯的事實。

不割包皮有甚麼好處呢?

1.包皮對小雞雞的前面本來就是有保護作用。

2.包皮可以減少陰莖前面龜頭的部份受到衣服等的摩擦。

3. 若未來有任何需要植皮的外傷,包皮是很好的植皮來源。

正常的絕大部份小朋友到十二、三歲以後包皮會自動退到龜頭後面,但是在此之前如果
包皮太緊、太長或開口太小,若造成反覆性包皮內部發炎,有膿狀物由包皮 端  開口流出,也會有紅、腫、痛、熱的現象,嚴重者甚至可以引起尿道感染,這時候可以考慮割包皮。發炎又使包皮口更狹窄時。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4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5:50 PM 
寶寶的小雞雞太小嗎?

有些小寶寶的小雞雞看起來很短,很小,甚至埋在皮下看不太到,這一種情形稱之為隱藏式陰莖

有些小朋友出生後小雞雞就看起來特別小,甚至於小到像花生米一樣,家長時常為此很煩惱。

這種情形尤其時常發生在比較胖的寶寶,因為寶寶胖,皮下脂肪厚,所以外觀上,小雞雞有一大截就埋在皮下,無法像一般男生一樣正常的看到。

所以檢查的時候一定要用手把厚厚的脂肪往下按,才可以看得到小雞雞的長度到底有多長?如果按下去以後,看到小雞雞的長度夠,那就沒有關係,可以暫時不理它。

因為大部份的寶寶在出生後的前六個月是胖胖的,但是六個月以後,身高拉長時,看起來就不會那麼胖,這時候小雞雞露在外面的部份大為增加,看起來就不會那麼小了。

但是如果壓下去檢查時仍然發現裡面那一段的小雞雞真的很短,那就要考慮到不是單純肥胖的影響;而是小雞雞的發育真的有問題,當然小雞雞太小的問題也可以發生在不胖的小寶寶,此時造成小雞雞太小的主要原因常是由於包皮的長度不對,通常是由於包皮太短,整個陰莖被束縛在裡面無法正常的發育,這時候包皮與陰莖之間的固定也時常不正常,包皮無法正常的貼緊陰莖,前面的開口太小,陰莖頂著包皮就像撐傘一樣。這一種情形則要看未來發育的變化來決定是否需要用手術治療。

比較輕微的,可能等年長一點就會改善;但較嚴重者通常不會隨年齡改善,需要開刀早期處理,使小雞雞的發育能恢復正常。

因為生殖器外觀異常,也可能會影響小朋友的的心理,有些會因此產生自卑感或未來出現心理障礙。

開刀的適合年齡也與嚴重程度有關,較嚴重者,如果要手術,早一點會比較好,兩歲左右就可以手術了。如過了青春期才手術,有時會因為陰莖長期沒有發育,包皮也不長,包皮的皮膚不夠,需要補皮,就麻煩多了,效果也較差。

這一種隱藏式陰莖除了外觀有異常外,小便時會因為包皮開口太窄,而解尿時會有前面包皮明顯膨出的現象。   

部份兒童會有小便疼痛、尿路感染等症狀。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4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5:51 PM 
隱睪症

在陰囊中正常睪丸的位置找不到睪丸,稱之為隱睪症。正常的睪丸,在胎兒期是由腹腔內逐漸經由腹股溝下降到陰囊內。足月產的寶寶有百分之零點七出現隱睪症

愈早產的小寶寶發生的比例愈高,在出生體重九百公克以下的早產兒全部都是隱睪症,在二千公克至二千五百公克的早產兒有百分之十七是隱睪症,所以我們可以瞭解,大約是在懷胎七個月左右時睪丸腹股溝下降到陰囊內。

隱睪症不治療的壞處是可能會不孕、惡化成睪丸癌,同時合併有疝氣的存在、以及睪丸在不正常的位置容易扭曲壞死,如果年齡到一歲睪丸仍然未降下來,則不可能再自動降下,需要治療。

睪丸遇冷時則會自動向上收縮,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如果找不到睪丸可以泡在攝氏42度的溫水中,睪丸若會下來就不是隱睪症。

隱睪症除了用手術治療外,在手術前先使用荷爾蒙療法也可以使手術更容易。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4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5:52 PM 
腹股溝疝氣

疝氣一般亦稱之為脫腸,腹股溝疝氣是因為腹膜鞘狀突的構造關閉不全時會形成一個疝氣袋,此疝氣袋會與腹腔相通,使腹腔內的水份、網膜或腸子可進入此疝氣袋而在腹股溝或陰囊形成突出的腫塊。

其發生率男孩約百分之一,女孩約千分之一,往往在寶寶哭鬧、運動或站起來時、咳嗽用力時膨脹突出特別明顯,而在安靜時或平臥時即消失。這種小孩往往因疼痛而較顯得不安與哭鬧,如果腹腔內的腸子嵌入疝氣袋內,而不能回復至腹腔內,則有時會引起腸阻塞,因而引起腹痛,六個月以上的嬰兒有此現象時均應手術治療。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4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5:53 PM 
陰囊積水

這是因為包在睪丸外的一層「白膜(Tunica vaginalis)」之下聚集了一些來自腹腔中的液體,如果液體的量大,陰囊就會明顯脹大,用燈光照射可以看見陰囊中是透明的水份(好果陰囊中是疝氣,則不透光),這種現象大約在一歲之內消失,超過一歲以上則需手術治療。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4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5:56 PM 
生長痛(成長痛)

1.多發生於年齡四歲到十歲左右生長發育階段的,下肢的大腿或小腿肌肉會痛得不敢動,關節部位很少,尤其時常發生在晚上或正在睡覺時會痛得哭叫起來,但在白天卻似一點事都沒有發生過,照樣跑、跳、蹦,而且疼痛的部位也無任何異常紅、腫熱的狀況。
由於這段正是小朋友的成長階段,所以就把它叫做「生長痛」。

2.醫學上原來以為是肌肉骨骼的生長發育太快,在白天運動時肌肉受到牽址所致。現在有人懷疑在十二至十八歲時同樣生長很快,為何不發生此現象?推論可能年齡較大,與肌肉的訓練及成熟度有關。

3.「生長痛」疼痛部位多不會有紅、腫、熱的現象。

4.如果確定為「生長痛」,在醫學上僅需暫時給予一般止痛葯即可。或者以局部按摩、熱敷等方法處理,使小孩的心理得到關懷及安全感。

5.一、兩天內全自動復原。

6.若疼痛合併有其它不適,例如發燒、局部紅腫、其它許部份疼痛剛需找醫師處理。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4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5:56 PM 
正常成長的過程

正常寶寶出生後,前半年是體重增加最快速的時期,但是身高卻增加不多,這六個月中平均每個月的體重會增加一公斤左右,所以前六個月的寶寶很容易看起來胖嘟嘟的,到六個月大平均時的體重可由出生時的三、三公斤左右上升到八至九公斤,所以父母較有成就感。但是到了六個月到一歲的半年間,寶寶的身高長的比較快,身長拉怎的比較明顯,但是體重平均這半年間只增加兩公斤左右,到了一歲只有十公斤左右,這不是寶寶變瘦,反而是他的正常生長過程就是這種方式。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健保兒童健康手冊上的生長曲線圖,就可以了解。

正常寶寶體重大約四個月大時是出生體重的兩倍,一歲時為出生體重三倍,兩歲半為四倍。

可均出生身高為四十八公分,半歲時長六公分,為六十四公分;半歲到一歲長十一公分,為七十五公分;兩歲約八十五公分;以後五歲之前每年大約長六至七公分。

每一個人先天的遺傳、體質不同,出生體重的輕重,身材的高低是可以分為不同的生長曲線,有的人個子嬌小一點,但是智力,各方面的能力都能與同年齡的一樣,也沒有甚麼不好。

正常寶寶的生長,原則上是順著他那一個百分率的曲線圖(例如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七十五、等、等……的曲線),但是可能因為每一位段期間受胃口的好壞,偶而的生病所影響,也不是一直固定的沿著曲線走,只要平均值是在那一條曲線上就可以了。如果一下子偏離到超過兩條曲線,不論往上或往下,那就是不正常了。

季節變化、環境改變、照顧的人改變….等等因素,都可以使寶寶一段時間的胃口會變差,不愛吃東西。但是如果時間沒有太長,例如是在兩、三個星期內,若沒有其它生病的症狀同時存在,父母是不用太擔心的。前面提到過,如果注意看每個寶寶的生長過程,大多數也是一段長的快、一段長的慢,只要平均起來正常,就可以接受了。

此外每一個人的生長快慢變化,還要考慮到他父母的情形,因為遺傳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父母都不高,要把寶寶與別人的比,希望他胃口有多大,長的多快,時常是不容易的。如果父母之一當初小時候是那種大器晚成型,寶寶在未來成長的過程中也可能會是那種小時候長的慢,到了國中以後才開始竄高那種型。

所以若覺得成長的速度有問題,甚多方面考量,最好與醫師再研究一下有沒有任何疾病?如果不是疾病的影響,大多建議順其自然,觀察其變化就可以了。


 




加入贊助商  |  免責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