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cooler 就是一個熱交換器, 加大其散熱表面積確實有助於散熱... 進氣冷卻主要是為了加大空氣密度, 提以高單位容積中的空氣分子數, 也可以大略說成提升單位容積中的含氧量... 但以一般的行車狀態來說, 熱平衡最多就是降到撞風空氣溫度, 不可能更低, 所以大致上應該都還可以接受才是 (總不可能氣溫 25 度的天氣, 因為 intercooler 太猛, 把進氣溫降到只剩 3 度吧? 再低也只是降成 25 度左右...) 只要在不影響點火的情況下, 加強冷卻進氣並沒有什麼壞處, 冷的空氣也是引擎冷卻的來源之一, 只要不要太極端就可以...
就我在監控錶上看過的進氣溫, 大約是攝氏 +6 度左右, 而儀表報車外氣溫則在攝氏 +4 度上下, 這種情況還是可以點燃柴油, 不過那是行車中數據, 畢竟氣缸頭是熱的; 如果是在武嶺停放一晚, 我不知道在結冰溫度附近, 冷車發動會不會很困難...
其實若車子本身沒有發現仍何可能導因於進氣熱度的問題, 應該不必改 intercooler, 除非是連續幾十分鐘以上持續高增壓重操, 那我比較不敢講... 建議依實際需求來衡量... 我個人平常盛夏開車, OBD2 進氣溫報數也還沒注意到有超過 40 度以上... 大太陽下停車太久也沒什麼風算例外, 只要車子開起來撞風後, 多半可以降到比氣溫高個 2~3 度左右, 算是冷卻效率還不差... 因為即使是 NA 引擎, 吃進去的空氣溫也只是跟外面空氣溫一樣而已, 加上柴油排溫不高, 對渦輪來說也還 OK...
我不記得馬恰有沒有在中冷上噴氮化硼, 各位可以去找找老文章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