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人會用手指搓揉油尺上的機油,以黏不黏會不會牽絲來判斷機油狀態...很可惜地告訴各位,這是錯的!因為會牽絲不代表好,機油劣化也會牽絲,還牽的更長哩...這裡就教大家比較正確的面紙法,這方式不用儀器,也不會太麻煩...而且比起用手指搓機油,要來得正確許多!
把油尺抽出來,滴一滴機油在面紙上面,放在陽光下曬一個鐘頭(高溫處所也可以),讓機油在面紙上自行儘情地擴散,待擴散停止後,依擴散的情形判斷,一般內圈是黑色的機油內雜質,外圈是透明的機油圈...
全新的機油:
應該只有透明的外圈,圈圈越大表示機油滲透能力佳,相同黏度下,圈圈越大通常代表越好...
如果新機油有明顯內外圈之分(內圈稍稍帶黃),小心是回收的假油!
使用中機油:
會有內外圈之分...
外圈大,內圈大,而且界限模糊:機油還能使用,滲透能力還不錯,也還能處理引擎運轉的雜質.
外圈大,內圈小,而且界限明顯:機油雖滲透力不錯,但以無法順利處理雜質,最好更換!
外圈小,內圈更小:這種情形內圈一定黑得跟墨汁一樣,機油已經劣化,應該馬上換油!
OK~這裡的外圈,代表的是機油本身的滲透力,好的機油滲透力要強,使用後慢慢衰退,滲透力也會慢慢衰退,外圈就越來越小...機油的配方一般來說是均衡的,也就是清淨/驅散能力跟抗氧化能力差不多...所以當滲透能力已經衰退時,其他的能力也維持不了多久了,該是換油的時候了...
內圈是引擎運轉被機油處理下來的雜質,當雜質不多顏色不深,容易被機油攜帶滲透出去,所以內圈不大而且界限模糊,有漸層的感覺時,這機油還可以繼續使用...當機油的清淨/驅散能力衰退時,引擎的雜質就容易聚集成粒,而且在面紙上不容易擴散出去,所以內圈的界限會越來越清楚,顏色越來越黑時,也該是換油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