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檔 | 收藏
點閱數:1,262
[哈拉] 如何養育家境富裕的孩童?
思樂冰[小菜家族] 小張嫂 Terri[板橋小張] omen5456[阿輝] yth888888 大樹哥 西方最嗨(小邱)
標題6/24 E.T.C 宜蘭一日遊
日期2012 / 06 / 24
集合時間00 : 00
地區宜蘭縣
聚會地址宜蘭羅東一日遊
聚會描述[吃]  [走]  [逛]
參加人數7
倒數天數活動結束
   fank 發表於 2006-4-4 06:29 AM 
一天晚上,在一個相當富裕的社區裡,我剛結束一場對該社區家長的演講。會後有一些人留下來問問題並聊聊天,而一位父親則在一旁耐心等候。當其它人都離開時,他趨前向我提出他的困境:「我兒子十九歲。有一部他的BMW,有自己的加油卡,外加一張信用卡。他住在家裡,但是不付房租;他什麼都不缺。但是我怕他會沒有獨立生活和追求自己目標所需要的能力。我把『金錢大開講』拖延得太久了,現在我下定決心要開口討論這件事,你可以告訴我要從哪裡開始嗎?」

我對這位慈愛的父親深感同情。除了理財學習,他什麼都給了兒子,現在他想要找一條捷徑,彌補他的疏失。他要如何開始?

家境富裕的孩童養育指導原則

我經常聽到家庭經濟富裕的家長對我說:「我們很幸運,我們的子女不必為金錢憂慮。」此語一出,我的心情便為這些孩子為之一沉。

即使孩童不必為金錢憂慮,你也會希望子女對金錢上的稟賦和責任有所體認與知覺。在財務亳無限制的童話世界裡長大的孩童,在成長的過程中,通常與現實世界有所隔閡。這些孩童在缺乏自信、質疑價值和心靈、身分認同問題等方面,較易出現掙扎,而對別人可能顯得嚴重缺乏關懷或知覺。

的確,《黃金貧民窟》(The Golden Ghetto: The Psychology of Affluence)的作者潔西‧歐尼爾(Jessie H. O'Neill)提出警語,出身富裕的孩童容易出現下列情形:

◎無法先忍耐後享樂
◎無法忍受挫折
◎自尊心及自我價值感低落
◎缺乏自信
◎對於應得權利認知錯誤
◎喪失對未來的激勵心

歐尼爾把這些失常行為歸咎於物質上的滿足以及情感上的匱乏。和其它經濟階層的孩童比較起來,出身富裕的孩童是否較容易歷經情感空乏,這點尚且沒有足夠的證據,但是顯然地,「一無所缺」的孩童的確常會感到「某些東西」不見了。這個東西可能是無形、內心世界的感受,也可能是一個他們可以改變、他們能夠在其中體驗與他人有意義的連結,並找到一種目的感的世界。

不少書描寫富裕的黑暗面。其中如:由得過普立茲獎的兒童心理學家羅柏‧柯爾(Robert Coles)所著的《天之驕子》(Privileged Ones: The Well-Off and Rich in America)〔《危機兒童》(Children of Crisis)系列第五集〕,以及較新近的一本,李‧豪斯納(Lee Hausner)所著的《天堂的孩子》(Children of Paradise: Successful Parenting for Prosperous Families)。兩者都在檢視「一無所缺」的壞處,對兒童出現發展危機的家庭而言,這兩本書都是有用的參考。

不過,在此我無意把焦點放在財富的黑暗面(同理,我也不想在這裡討論匱乏所衍生的棘手問題),我想做的是,幫助你培育身懷萬貫家財又具備健全價值觀的優秀孩童。

對出身富裕的孩童而言,十大理財技能提供了工具以及架構,藉以了解他們的財富,以及以更具深意的方式管理財富,其意義甚於擁有大部分的玩具、過著最「無憂無慮」的生活,或是累積最奇特的經驗。

不管你的子女是不是終有一天要經營家族事業、自行創業、監管家族慈善組織或者只是管理自己的收入,他們都需要了解金錢語彙,要知道請教顧問哪些問題,以及如何辨別顧問好壞的標準。受到「保護」而免於學習財務知識和技能的年輕人,在需要對資產做出重大決策時,最容易曝露弱點。

「對出身富裕的孩童而言,十大理財技能提供了工具以及架構,藉以了解他們的財富,以及以更具深義的方式管理財富,其意義甚於擁有大部分的玩具、過著最『無憂無慮』的生活,或是累積最奇特的經驗。」
 
用談話消除資訊真空

不要拖到你能「說對的話」時才開口。說話冒失比什麼都不說來得好。不管家庭財務狀況如何,和子女談論金錢是佷重要的,其必要性和財富規模呈指數成長。如果因為孩童不直接問有關家族資產的問題,就認為他們對此沒有想法,那你就錯了。孩童會自行想像,當看不到真實情況時,他們就會用自己的奇想去填補其中的空白。

或許你的子女大大高估了家庭的富裕程度,並假設他們永遠都不必考慮錢的問題;或者,他們為了很多「萬一」在擔憂:萬一媽媽或爸爸發生了什麼事怎麼辦?如果爸媽不每天出門工作,他們要如何賺錢?他們的生活和他們的朋友迥然不同,這是什麼意思?子女還可能會從其它家族成員、朋友、朋友的家長或鄰居那裡無意聽到一些訊息,因此事先就對子女打預防針也很重要。當孩童接收到影射、片段或是錯誤的訊息,他們可能會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中。

深信子女對於家庭財富無所知覺,或是深信子女不需要知道與自身相關事實的父母,他們不知道孩童具備怎樣的直覺,又是如何地敏感。有許多事情,孩童明白的通常比父母願意告知的多得多,也快得多。在很多情況下,問題不在於孩童現在準備好聽到什麼,而是父母現在分享訊息的自在心情。如果這也是你家裡的情況,聯絡一下子女的金錢指導團,尋求他們的幫助。或是和其它處境類似的家長談談他們如何處理有關金錢的談話。如果因為當你還是個小孩,沒有人幫助你自在地討論金錢,你就對金錢避而不談,反而會對下一代造成明顯的傷害。幫助孩童整合並了解金錢和家庭間的關連,這能建立起他們對你長期的信任,同時也可以建立他們的信心,認為家裡沒有什麼秘密。

等子女變得成熟了,即使他們的價值觀終究會和你的不同,他們也需要聽聽你的信念,以及你為何相信這個理念。有一位姑媽輩的女士向我提及她和她姪女在一個購物博覽會會場的經驗。那個十二歲大的姪女希望姑媽能買一套衣服給她,但是姑媽認為那套衣服不適合姪女的年齡。姑媽也顧慮到,這套衣服的製造商並不是她願意光顧的廠商。

這位女士後來告訴我:「要買那套衣服,以我的能力綽綽有餘。但是我在這裡找到一個『教育機會』,而且決定把握這個機會。我向她解釋,我關心女孩和女人形象被濫用剝削的議題,而在一本時尚雜誌中,我曾經看過那個品牌的廣告,這家公司描繒女人的方式讓我覺得很不舒服。姪女對我感到不滿,但還是把我的話聽進去了。而她也會明白,我買東西不是因為有能力就買,我對於所購買的物品,以及購買的原因能夠頭腦清楚地做決策。」

自我價值、世界觀以及我們對所愛的人和朋友間關係的看法和評價,「討論金錢」正能切入這些議題的核心。如果孩童在家裡,無法以自在的態度面對這類對話,在家庭以外的其它關係中,不管是事業或私人關係,他們會更難自在以對。討論金錢是向孩子傳遞訊息:你尊重他們、愛他們,而且你關心他們和別人溝通的能力。


 




加入贊助商  |  免責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