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檔 | 收藏
點閱數:798
[哈拉] 不要過度在乎
無頭像
   fank

重機
文章 583
用戶失蹤天數 4262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彰化縣 彰化市 來自 彰化
發表於 2006-3-10 06:59 AM 
讓我進一步闡述「關注,但適可而止」這個概念。

約二十五年前,我接受一位芝加哥經理人的邀請,協助他與法國政府完成一項協議的簽署工作。我們從甘迺迪機場搭機前往巴黎。在飛行途中,我覺察到這項交易對他來說異常重要,其成敗對企業經營有巨大的影響,因為他不時地對我說道:「這是一項巨額交易,我擔負的風險很大。」他當時相當緊張。他反覆問我:「我們的計畫行嗎?」我回應道:「噢,等我們到了那裡,再看看這個計畫究竟怎麼樣吧。」他在聽完我的回答後,不停地搖頭。「那可不行!」他不假思索地說:「我們得把整個談判,包括細節、具體措施、內容等,安排得更有條理、更具重大意義。」   

他對我含糊其詞的回答可能有些不滿,於是主動提出他的想法:「我們不如一開始就突然襲擊那些法國官員,讓他們措手不及。我們可以讓他們大吃一驚,讓他們臉漲得通紅,甚至可以派出一支側面部隊。等到他們尾隨這支部隊時,我們就可以趁其不備予以攻擊。」   

「噢!我明白你說的意思。」我回答道:「不過,在這種文化中,我們不必顯得過於好鬥,也不要顯得非常怕事。因此,剛開始時,我們需要靈活運用防守策略。」讓我吃驚的是,他點了點頭,好像真的明白我所說的話。看到他積極的反應,我深受鼓舞,於是接著說:「我們可以做一些小讓步,但絕不容許他們得寸進尺。」可能是這句話打消了他的顧慮,在我們接下來的旅途中,他再也沒有什麼談判問題了。   

第二天,我們與法國有關部門會面。從種種跡象顯示,這位客戶起初留一手確實是有先見之明。談判一開始,由於我一時失算,這位客戶陷入難以防守的境地。不過,我並未意識到這一點。他忐忑不安,但我倒像沒事一樣。我當然關心他的問題,但並未到茶不思飯不想的地步,畢竟我是按日領取酬勞的。多虧我一直抱持這種態度,事情在第二天開始出現轉機。後來談判結束時,這位客戶的收益是他期望的兩倍。   

我得意洋洋地回到家,期望著自己在走進家門時受到熱烈歡迎。但是,這一次我注意到,家中氣氛異常緊張。我直截了當地問妻子:「出了什麼事嗎?這裡發生什麼事?」我很快得知,這次我不在家時,家人聯合起來反對我。   

問題究竟是什麼?原來,他們想要我告訴家中最小的孩子,要他把自己的房間打掃乾淨。對我而言,這不過是件小事,畢竟我當時關注的是更重大的問題,例如核擴散。   

我問他們:「大家認為要他把門關上這個方法可以嗎?」他們不買帳,並且繼續在背地裡咒罵我,對我做人身攻擊:「孩子他爸,在他房間裡,連沒種過的東西都能長出來……你兒子真是個大懶鬼,簡直是你的翻版……他正在玷污我們家族的染色體。」隨後出現了最後的致命一擊:「環遊世界的先生,你不要總是沉醉於自己做過的那點事了。這才是你留下來的唯一遺產!」   

聽完這段話後,我變得異常關切那年僅十二歲的兒子。這不再是一場遊戲。這是我的生命和遺產。我開始在情感上深深地關注這個孩子,以及他的兄弟姊妹。結果,我不但在談判過程中位居下風,同時還遭受羞辱。   

我提及這些是想說明,每當有一種社會互動在你腦海中顯得非常重要,甚至到了你可以將它視為文明分水嶺時,你可就遇上大麻煩了。由於你過度關注某個問題,結果你就失去了追求成功時不可或缺的距離感。   

有一句話很實在:當一個人因感情而難以自制時,無論那是憤怒還是渴望,他都是「見樹不見林」。這雖然很奇怪,但也不無道理,因為當你走得太近時,你可能會罵道:「這裡根本沒有樹,只有樹上的節孔。」換句話說,你必須學會往後退,才能看清楚事情的模式、關係及相互關聯。


 




加入贊助商  |  免責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