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蟲改裝心得之動力篇
自上次的改裝心得後小弟最近在一次引擎受損後連同動力一起提升,也藉這個機會分享一下目前車上的這套渦輪系統的改裝心得。
因為自己愛到處亂跑,所以在上次鳳凰颱風來襲的時候,不幸讓小黃在衝過水灘時引擎進水而受損,在不得以的情況之下更換了一顆2.0的引擎,這時一定會有人納悶,為何既然都要換引擎,幹嗎不直接換一顆2.3的引擎不是比較好嗎?的確,在帳面數據上看來2.3的引擎在馬力和扭力上都優於目前的2.0引擎,但是最大的差異點在於把2.3的引擎移植到2.0的系統上的完整度。
2.3引擎的移植最大的問題在於2.3的引擎在下半部的地方較2.0引擎多了一個叫做區軸平衡器的東西,一般人在於這個部分的處理都是直接把區軸平衡器拆除不使用並換上2.0的油底殼以解決這樣的問題,但這樣的作法其實對這個引擎本身是個很大的傷害,試想,如果這個東西並沒有作用的話,原廠又何必多花這樣的成本去製作區軸平衡器這樣的東西呢?也許有人會說,2.0的引擎和2.3的引擎本體都是一樣的,2.0的引擎沒有這個不也一樣沒有問題嗎?的確,這兩個引擎的本體都是同一個,但我相信如果要保留2.3引擎的耐用度和完整性的話,區軸平衡器是有必要保留的,畢竟更換一個引擎也是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不是嗎?
而如果要完整的保留2.3的區軸平衡器的話,必須要做些許的修正,例如把壓縮機更改成2.3的,以及管路重新配置和頭段位置也有可能需要重新更改,如果要使其完整度一拜的話,所要花費的費用大約在十萬元左右,但還不包括SCT電腦的購置和調校,這時有人會好奇,為何更換2.3的引擎需要SCT呢?因為2.0的引擎系統沒有辦法提供2.3的引擎足夠的供油和一些細部的電腦調校,所以需要用SCT這個軟體來讓整個硬體發揮出他最大的效能。
基於以上的考量預算上的評估,所以我決定更換一個馬三2.0的引擎並外掛渦輪增壓系統,因為2.0的引擎可以直上不需要做任何的更改,其完整度跟原廠出來的是一樣的,而且更換2.0的引擎所需要的費用是2.3引擎的一半,再來選用馬三的引擎是因為馬自達的組裝品質較福特來的紮實。
而外掛的渦輪增壓本體則選用KKK所生產的K04R這顆渦輪本體一般對應兩千C.C左右的車子,因為我的取向在山路好操控,而這樣的馬力就相當夠用,在肚內未強化和未降壓縮比的情況下將增壓值設定在恆壓0.6、瞬壓0.7的BAR,估計約可輸出兩百匹左右的馬力,搭配4.6終傳使其整體可以說是非常的線性,實際上路幾乎可以說沒有一般渦輪車常有的渦輪延遲(TURBO LAG),整體開起來就像是三千CC的自然進氣車一樣的順暢好開。
在中冷器(INTERCOOLER)的部分則選用一款造型為狹長的來搭配原廠前保趕的造型,使其撞風面可以完全撞風以達到確實冷卻的效果,再用NUTS的加大水箱組、13排機油冷卻器來抑制水溫和油溫,並利用特殊調整使其水箱風扇在約75度左右即開始散熱用以保護引擎,目前先用此方式來監看其散熱效果,未來有可能再增加一個機油冷卻器並從油底殼用幫浦抽取的方式達到各單一油溫循環冷卻。
引擎室部分則是將電瓶後移至後車廂以達到減輕車頭重量並使其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容納量身打造的渦輪管路,更換強化引擎腳來減少換檔的頓挫,搭配上HKS的卡夢進氣香菇頭、HKS SQV進氣洩壓閥、鈦合金七彩烤漆的汽缸頭、電鍍的渦輪管路,使整個引擎室不僅多了一套渦輪系統更添加了美觀和質感。最後再購置一組進氣溫度、排氣溫度、增壓值三合一的增壓表來監控渦輪的狀況,最後再用SCT把整個硬體整合起來
一般人總是會認為渦輪增壓系統搭配46密齒比終傳在一般使用上會相當難開,但在實際上路後卻發現並非想像中的那樣。市區走行相當輕鬆,山道更只需要利用三、四檔的切換即可處理絕大部分的彎道,幾乎可以說只需要掛在三檔即可跑完全程,而如此優異的效果早已超過當初所預期。至於大家最關心的油耗部分,如果平常在市區走行均將增壓值控制在負壓不使其增壓的情況之下,油耗部分跟原廠NA設定是差不多的,只有在大腳油門時才會較為耗油,目前高速與市區平均測試起來油耗部分一桶40公升的油約可走行360-380公里,平均一公升約可走行九公里左右,因本身車輛有更換過4.6終傳故油耗會較原廠4.0終傳來的高一些,估計如果是原廠4.0終傳應該可以有一公升11公里左右的表現。
雖然這不是第一套在小佛身上出現的渦輪增壓系統,但卻是我坐過最線性且完整度最高的一套,目前初估0-100約有七秒尾至八秒頭左右的實力,這樣的表現稱不上是猛爆,但這樣的成績卻已接近原廠ST的動力表現。反而在動力大增後感覺到輪胎跟煞車已經不太夠用了,未來需要更換595RS-R之類的半熱融胎及制動效果更好的活塞系統,最後在上個1.5 WAY的LSD 就可以領畢業證書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