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檔 | 收藏
點閱數:981
[哈拉] 保肝真的有效嗎?
無頭像
   fank

重機
文章 583
用戶失蹤天數 4262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彰化縣 彰化市 來自 彰化
發表於 2006-3-12 01:46 AM 
保肝真的有效嗎?                 資料來源:林恭儀

小心肝,幾乎是關心過度勞累的家人或是朋友,常常擔在心裏卻又不知如何說出口的一句話。其實,患者或是家屬常常對肝病的療效抱持著過度不實的期待,以至於容易被許多誇大的宣傳所吸引,事實上,不論是中藥或是西藥在實證醫學的嚴謹篩檢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人工合成藥物是能夠治療好B型肝炎以及肝硬化的;B型肝炎可以控制,但因為它是DNA病毒,以至於無法被清除,故常會有:「一旦帶原,終身帶原」的說法,雖然每年約有1%的帶原者之e抗原會消失而產生抗體,也就是抗原轉陰的現象,但經長期的臨床觀察,發現這些抗原的消失,或許是因為血清中的抗原濃度很低,低到連目前最精細的檢驗方法也無法探測出抗原的存在而已,因此或許稱這類患者為「低濃度B型表面抗原帶原者」會比較恰當,以免過度大意而忘了定期追蹤檢查的重要性。

罹患急性或慢性B型肝炎一般人多無症狀,只有少部份可能會有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或者全身肌肉關節酸痛等的表現,較嚴重者會有黃疸現象如皮膚和眼白呈黃色,尿呈茶褐色的狀況出現,也就是這種無聲無息悄然進行的發炎現象,才讓一般人覺得恐慌。

近年來進行慢性B型肝炎藥物治療的研究漸有定論,可以分為抗病毒藥物及免疫調節劑,可以單獨或合併使用。目前針對慢性B型肝炎,醫界已經發展出可靠的治療藥物,雖然病毒仍會存於體內,但是部分病人的e抗原陽性能轉陰,的確可以減少日後發生肝癌的機會,而慢性C型肝炎則有不論是干擾素單一治療或是合併抗病毒藥物治療模式。干擾素的治療常是令人畏懼,雖然干擾素是我們體內即可自體產生之蛋白質,而且其副作用通常也容易處理,但病患如需使用時,仍應對其可能產生之副作用在心理上有所準備。最常見的副作用如發燒、發冷、疲倦、肌肉痛及頭痛等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狀,通常出現在用藥2小時以後,但也可能持續一整天;持續性的疲倦常是令患者因擾的原因,其他諸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皮膚起疹子、掉髮、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緊張、抑鬱、或者造成既有心臟疾病惡化之現象等。

一般民眾常用的肝臟保健用藥如五味子、芝麻、靈芝、七葉膽或是珍珠草、奶薊、蜆精,仍然不能取代定期的追蹤與治療;然而保肝最好的方法,便是生活規律、起居有時、精神愉快、營養充分,避免熬夜與長期過度勞累。

中醫對肝臟象的觀念與現代醫學的肝臟大不相同,因著草率的翻譯造成了許多的誤解,中醫的肝臟象包括血液、消化、神經系統、女性朋友的月經週期,甚至現代疾病的高血壓、腦中風也被歸類在肝系疾病的範圍;中醫所說的肝主要負責藏血和疏泄的功能,例如一般所謂的肝火旺,就是疏泄功能過度亢進的現象。

老祖宗留下來的保肝中藥方不少,一般肝病民眾常有自行購買中藥,甚至所謂清肝瀉火的仿間草藥來自我保健,在不分青紅皂白的情況下就自行當起白老鼠,常常令臨床中醫師不知如何是好,特別是一般迷信著越苦越好、或是生物科技的包裝糖衣,往往不吃還好,一用反而造成惡化的情形,中藥方藥諸如丹梔逍遙散、龍膽瀉肝湯、疏經活血湯等雖然已有初步成果的研究成果,但是仍需要中醫師處方,患者若僅僅只對照中文藥書、古書典籍便要自己買藥開藥,所謂的「藥以治病,因毒為能,所謂毒藥,是以氣味之有偏也。蓋氣味之正者,谷食之屬是也,所以養人之正氣;氣味之偏者,藥餌之屬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氣。其為故也,正以人之為病,病在陰陽偏勝耳。」只要是藥物便是毒,非中醫師處方用藥,便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豈只是傷肝而已?

血液檢查可以了解你是否感染病毒性肝炎以及肝功能狀況,如果幸運未被感染,可以考慮接種B肝疫苗,至於C型肝炎目前還沒有疫苗可以接種。於所有的病毒性肝炎中,以感染B肝的族群最多,由於病情變化大,常常是國人最為關心的健康熱門議題,一般定期健康檢查通常只有肝功能AST/ALT也就是GOT/GPT檢查而已,只要AST/ALT正常民眾很容易誤以為自己的肝臟沒有問題。事實上,抽血檢驗B肝可能會有三十多種不同檢驗結果,然,最值得注意的是e抗原和e抗體(HBeAg和Anti-HBe)。

e抗原為B肝病毒所分泌的一種蛋白質,一但呈現陽性反應就代表病毒處在活躍複製狀態、活性強,並正對肝臟造成傷害,若是肝功能指數時高時低,便表示肝臟在反覆發炎且每發炎一次便形成一次纖維化組織,長期下來容易造成肝臟硬化甚至肝癌。e抗體則是人體產生對抗e抗原的身體防禦武器,e抗體陽性通常表示病毒活性減弱,肝臟發炎不明顯;但若病毒仍存在肝細胞中,長期下來還是有潛在的傷害,因此對於慢性B型肝炎患者,最好能讓e抗原消失且出現e抗體。不過話說回來,抗體的持續性會因個人體質而有差異,可能過一陣子就消失,甚至於e抗原又再出現。

對於AST與ALT的描述或許應當用肝發炎指標才貼切。肝臟受到病毒感染而發炎時,受傷的肝細胞便會釋放出AST、ALT,此時血清中數值便會升高,一般ALT比AST更具有參考價值,若是ALT超過正常標準便要懷疑是否有肝炎,一但高出正常值兩倍以上便幾乎是確定了。AST、ALT異常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等,一般多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確立診斷。

當肝臟發炎所造成的肝細胞壞死,其中修復的過程便會產生類似傷口復原的疤痕組織,這也就是肝臟纖維化的開始,臨床上將纖維化分作四個階段,早期的纖維化還有機會恢復,若是持續發炎惡化,便會朝向不可逆的肝硬化病情來演進。AST、ALT往往不能作為肝炎造成纖維化嚴重度的有效指標,例如肝纖維化的過程,壞死的肝細胞所釋放出來的AST、ALT較少,指數除了不上升外,甚至還能下降,讓患者以為已經轉好,因此影像學檢查如腹部超音波變成為一很重要的工具。

面對肝病,定期檢查是良心的建議,B、C肝炎帶原者若是AST、ALT都正常,且沒有肝硬化現象,通常每半年抽血一次同時每一年做一次肝臟超音波檢查,若是有硬化現象,AST、ALT正常,則每半年就要做一次超音波檢查;若是AST、ALT異常,每二到三個月就要抽血檢查一次。平常飲食保健則應該多吃新鮮蔬菜,避免醃漬等加工食品,另外天然食物中的B群如糙米、肉類等也是對肝臟有益。飲酒不論是紅酒、白酒、藥酒、或是用來冬令進補添加的料理酒類則是絕對禁止,少數肝病患者會有失眠的情形,更是不能以酒類來幫助睡眠上的障礙,保肝的方法平易而簡單,您把握原則了嗎?


 
無頭像
   chih

遊客
文章 977
用戶失蹤天數 6120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台灣
發表於 2006-3-12 02:50 AM 
好文章!!


 




加入贊助商  |  免責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