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楊順興
在我會談的經驗中,我常常看到憂鬱症患者有著明顯的完美主義傾向。他們的處境不錯,表現也還好,但是他們總是對自己不滿意。這群人通常都有一個高要求的父親或母親。童年期的他們就在完美主義的要求之下,不斷的往前衝,做得好是應該的,做不好就挨打挨罵。孩子的內心只有一個堅固的信念:「我還不夠好,我要更努力」,而前方的那個標準好像是一個永遠都達不到的目標。長久下來,真的是難怪當事人會憂鬱。以這個角度來看,完美主義是害人的東西。
但是若以大環境的角度來看,完美主義卻又替社會創造了許多的幸福。以一個淺顯的例子來說,電腦科技就是完美主義所創造出來的。它的製造環境必須完全的無塵,完美;它創造的硬體必須百分百的精準,完美;而它在使用的軟體也必須十分的縝密,少了一個小步驟,整個程式就沒有辦法使用,完美。在這各項的完美條件之下,才創造出電腦這麼便利的產品。
再談另外一個小例子,如果你今天肚子痛得很厲害,你去看一個胃腸科的醫師,你會希望這個醫師是要求完美、精準的,還是希望他是比較隨便、信口開河的?很簡單,一定是要這種完美、精準的醫師,對不對?
這就是完美主義的魅力。它創造出高科技,改善我們的醫療品質,讓我們的生活水準提高。而崇尚完美主義的人專業強,地位高,往往被人所敬重仰賴。難怪完美主義在我們現代的社會會這麼風行。客觀的來說,完美主義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對。它要求人們應該要把事情做好,不斷的改善缺點,創造優點。這樣的態度不管在做人或者做事上,都是很正確的。
完美主義害人的一點是,人們讓它走得太極端了。許多的父母從小就要逼自己的孩子走向完美,他們要他課業頂尖、才藝出眾,各項的能力都不能夠輸別人。他們深深的相信,只有完美的孩子可以在這個社會上出人頭地,平庸的人是沒有什麼前途的。我認為,這樣的想法只有一部分正確而已。要求完美是對的,但是不應該要求孩子所有方面都完美,也不應該只固執在要求學業完美。
以一個社會來看,什麼樣的人可以活得不錯呢?當然是有自己的專業,可以在社會上立足的人。父母應該期待的是,協助孩子找到一個專業,然後在這個專業上朝向完美,但是在其它的領域就可以放鬆一點,不要那麼高要求。這樣子孩子可以在社會上立足,又可以培養輕鬆愉快的性格,這不是很好嗎?
有多少的人可以在功課上做第一名?又有多少的人可以樣樣都第一名?就邏輯上來說,不管眾人的能力有多強,競爭者有多麼多,第一名還是只有一個。如果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都是第一名,那麼很必然的,大部分的父母都會感到失望。
如果我們可以把這種固執的完美主義放下,接受有彈性的的完美主義,我們是有辦法培養出具有競爭力,又輕鬆快樂的孩子的。我們讓孩子順著自己的傾向去學習,協助他找出自己的專長與興趣。當他喜愛這個領域並且努力的學習它,他就會在這個領域越來越完美。而後,這樣的專長就可以讓他在社會上立足。
所以,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不妨輕鬆一點!如果孩子找到了一個有興趣的方向,就讓他朝著自己的興趣發展,何必一定要要求孩子的學業、才藝要頂尖呢?如果孩子的成就真的提升了很多,但是卻常常活得不快樂、覺得自己不好,這是你所期待的嗎?
當然啦,你還是可以督促孩子的功課或各方面的學習,但是督促的目的是要讓孩子不會太懶散,而不是要逼他考到前幾名。你心裡應該要很清楚,要求一個孩子什麼事情都要完美,這是在毀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