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檔 | 收藏
點閱數:12,820
[哈拉] 新爸.新媽.Baby報到區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8:41 AM 
Baby報到區.....

希望各位...爹地...媽咪...能夠

把自己寶貝的照片PO給我......

讓Baby能留影在寫真區....

壯大Baby版喔.....:)

記得留下 卡哇伊的 暱稱....:)

急徵 美麗華 賴打Baby的照片喔....:)

賀禧 白煙抖 白小帥誔生.................:)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11:36 AM 
如何觀察寶寶

小寶寶是不會講話的,必需要觀察他身體各種細微的變化,來判斷他是不是有甚麼不對的地方。在醫院中小兒科的資深醫師訓練新進醫生的時候,時常會強調一件事:如果父母帶寶寶看病時,說自己的寶寶有:「看起來不太對(not doingwell)」的時候,醫師一定要仔細檢查。因為父母整天與寶寶在一起,最瞭解他平常的各種情形。即使當時沒有發燒,外表還好,也不能吊以輕心。

所以做父母的平常就要瞭解自己小寶寶的特性與習慣,例如每天大小便幾次?胃口如何?睡眠情狀況,是不是平日一向很活潑好動,還是一向就很安靜很乖?即使小寶寶是托給長輩或褓姆白天照顧,父母自己也要多溝通隨時瞭解他的變化。

小朋友的身體就是最好的「語言」,父母如果要瞭解孩子,千萬不要只注意明顯的標準症狀,例如咳嗽、發燒、瀉肚子…………..。也要留意其它隱約開始向你閃著紅燈的早期暗示。這些小小的暗示,可能只是小寶寶情緒性的變化,但是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表現。

例如母親說:「寶寶總是無精打采,變的比較安靜」, 「沒有笑容、很不安、睡不好」, 「一開燈就怕光,抱著也哭個不停」,這一些看似不太重要的問題,家長隨時可能忽略,在醫生診斷的時候,卻常是早期腦部疾病的徵兆,例如「腦炎」,「腦部受傷」等。

其實,平日就瞭解自己寶寶的特性及他的身體語言,往往也最能解決父母自己很多困擾。

有那些症狀需要去與醫生溝通一下呢?下列幾個重點可以提供家長參考:

1.沒有原因、突然比平常特別吵或是特別安靜

2.胃口變差、精神也變差

3.總是有點發燒

4.不明原因的哭個不停

5.吐奶的次數增加了

6.一直在睡覺

7.臉色變差

早期檢查,可以排除及早期治療一些疾病,也是父母最大的愛心。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11:38 AM 
臍帶的處理

正常生產的寶寶剛出院回家時,普通大約是生產後第三天左右,這 時臍帶還沒有脫落,基本上回家以後處裡時,醫院常會附上簡單的棉籤 、酒精,  家長的做法是


1.每天洗澡時,不必怕水,臍帶處一樣可以用肥皂清洗。

2.洗完後用95%的洒精(一般稱為脫水酒精)將臍帶處的潮溼水氣吸乾。

3.有些醫院會用一般75%的葯用酒精消毒,亦無不可。原則上就是保持臍帶處的乾燥無菌。

4.有些醫院會帶一些無菌紗布敷蓋有臍帶上,有些醫院則否。

5.勿讓潮溼的尿布浸溼了己經逐漸乾燥的臍帶,以防感染。

6.大約七至十四天臍帶會正常脫落。

7.若脫落前臍帶根部有少量滲血,應屬正常;若出血四週有紅腫擴大,請找醫生處理。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11:39 AM 
勿將嬰兒包的太緊

傳統的做法,有一些老人家,喜歡平時把嬰兒包的緊緊的,除了頭露在外面以外,把身體、手、腳一層層的包住,外面再用帶子綁住,好像包粽子的方式。家長的的說詞,最常見的是:包起來比較不會驚嚇到,小寶寶不會抖。當然也有很多傳統式的家長認為這樣子寶寶不會著涼。

但是這樣的包法時常因為寶寶動彈不得,旁人很不容易觀察到寶寶有任何問題,例如:溢奶是每一個寶寶常會發生的現象,正常寶寶在溢奶時,如果因為口腔中有溢出的奶而呼吸不順時,寶寶會自己出現用力掙扎的現象,包括頭部轉動,舌頭用力,還有手腳配合性的伸動,努力把口、鼻中的奶排出。

但是如果把手、腳都包住的時候,在發生溢奶時身體能配合的動作不多,整個身體在小床上也動彈不得,很容果因為簡單的溢奶而造成吸入性肺炎或窒息死亡。

所以正常的做法是:只要把小寶寶的小衣服穿好,再用嬰兒用的包布包住身體就可以了, 不要把手腳綁住。睡覺的時候再用小被子蓋住,讓寶寶的身體舒舒服服的。畢竟、如果把小動物綁的緊動物都會不舒服、也不人道,何況是自己的小寶寶。

傳統人家怕寶寶因為旁邊突然有聲音,或是有人碰寶寶的時候,寶寶會忽然出 現伸直手、腳,抖動一下的動作,好像是嚇到了。事實上這是醫學上的第一種正常神經反射作用,稱之為「 摩若式反射(Moro Reflex)」,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正常現象,長到四、五個月大以後才會消失,如果新生嬰兒出生後沒有這個現象,那表示小寶寶的腦子有問題,所以不用擔心或特別去壓抑它。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11:42 AM 
寶寶剛抱回家,不吃奶怎麼辦

有時候小寶寶在醫院嬰兒室或托嬰室,吃奶吃的滿好的,但是抱回家後,母親餵起來就非常困難,家長時常很著急的去找醫師,到底是甚麼原因呢?
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母親不會餵:

餵奶的動作是有一定的技巧與原理的,尤其如果是用奶瓶餵奶的時候。需要知道一般的奶嘴與母親乳房奶頭的形狀是很不相同的,塑膠奶嘴一般較長(也有少數模仿母親乳頭的形狀),硬度也較硬。
小寶寶吸塑膠奶嘴時,在醫想學的分析上可以出現兩個動作:
一個是「吸」的動作,也就是把奶直接吸入口中。另一個是「舔」的動作,寶寶用小舌頭不斷的由外至內的以舔的動作壓擠奶嘴,把奶擠到口中。
 
如果初為人母者,直接就把塑膠奶嘴「直直的伸入」小寶寶的口腔內,角度太平的時候,塑膠奶嘴的頭部會壓到小寶寶的舌頭,令舌頭動彈不得。此種情形下根本無法用吸或舔的動作吸奶。甚至於在舌頭被壓到時,有不舒服想吐的感覺。如果勉強吸奶進去,也容易嗆到,所以會吃的不好而奶量大減。
 
比較有經驗的醫師或護理人員也會懂得利用寶寶的自然反射作用,刺激寶寶吃的好一點:
正常小寶寶有一種自然的吸吮反射作用: 當我們將手洗乾淨,用手指刺激小寶寶口腔上部「軟顎與硬顎交界處(口腔內的上顎分為兩部份,前部較硬稱硬顎、後部較軟稱軟顎)」時,寶寶會自動出現嘬吮動作。
所以在以一般塑膠奶嘴餵奶時,可以角度向上稍微傾斜,以三十度至四十五度的角度輕輕刺激上顎的軟、硬交界處,或同時輕微的轉動奶嘴,寶寶就出現很自然的吸奶動作,也不會有奶嘴壓住舌頭的問題。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11:43 AM 
為何寶寶會容易吐奶

1.如果平常不吐,忽然開始吐奶,要考慮是否生病了,例如腸胃炎、腦炎等。有時候,尤其寶寶是由媬姆照顧的時候,如果忽然出現嘔吐,也要考慮是否有不小心摔到了、傷到頭了,因為輕度的腦震盪也會有吐的現象。
2.有些母親不太會餵奶,也不會拍氣,奶嘴太小也沒調整好,寶寶吃進去滿肚子空氣,肚子脹氣也會吐奶。
3.如果吃奶後一、兩小時之內會吐奶,要考慮到是否餵的量太多、太勉強,造成腸胃負擔太大,胃內壓力增加。
4.當寶寶咳嗽、哭鬧、扭動、運動時,腹部肌肉突然收縮,會使腹腔內的壓力增加,將胃內食物擠壓而出,也會造成吐奶現象。
5.較大的寶寶劇烈運動後,運動及喘氣都使腹部肌肉的收縮增強,再加上快速呼吸動作,使橫膈膜收縮向下壓迫腹腔,亦容易造成嘔吐。
6.當氣喘、呼吸困難不順,或呼吸道阻塞的時候:呼吸系統和胃腸功能的關係非常密切,很多氣喘的小孩,每當發作時,就容易嘔吐。嬰幼兒雖然沒有所謂的氣喘病,但是肺炎、細支氣管炎或是小寶寶剛出生前幾個月有所謂氣管軟化症時,呼吸會比較快速,痰又多,就容易伴隨嘔吐現象。
7.如果出生後就開始反覆吐奶,而且愈來愈重,也要考慮到寶寶是否腸道的發育有問題,例如有先天性幽門狹窄,腸阻塞,或是有一些先天性代謝不良的疾病。要請醫生詳細檢查。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11:44 AM 
如何防止溢奶

1.若寶寶生病、需先治好。
2.每次餵奶中及餵奶後,讓寶寶抱直在大人的肩上,並拍寶寶「下」背部,也就是胃的後面,拍的
   位置不可太高,位置太高則拍不到胃的部位,拍的力量也不可太輕,必需將力量能穿透到胃部;這個動作可將吞吃入胃中的空氣排出,以減
   少胃的壓力。
3.切勿餵的太多,要適量的餵食。
4.餵食後,任意劇烈搖晃寶寶。
5.若有吐奶可少量多餐,以減少胃內所承受的壓力。
6.餵奶時勿讓寶寶吸食太急,中間應暫停片刻,好讓寶寶呼吸順暢一點。
7.奶瓶嘴孔適中,孔洞太小則吸吮費力,空氣容易由嘴角處吸入口腔再吞入胃中;太大則奶水一次吸太多,會淹住咽喉,容易阻礙呼吸。
8.奶水中添加米粉或麥粉(目前市面上有販售低溢奶的奶粉,可值得一試),以增加其稠性,在胃中不易反逆而出。
9.餵食完畢後,勿使馬上平躺,上半身應抱直並輕拍背部。若欲躺下時,也應將寶寶上半身放高些,或再加上右側臥,如此胃中物不易流出。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11:45 AM 
小寶寶需不需要喝水

前面提過,奶的成份大部份是水(沖奶粉時是一份奶粉加七份的水),在醫學上我們正常人每公斤體重大約每天需要100西西的水份,如果奶量喝的正常,奶中所含的水份己經夠每天基本的需求量了。如果天氣熱或是寶寶的活動量大,在喝奶之間另外喝水是可以的,如果寶寶不渴,不要喝水是很正常的。有時候父母會問:「怎麼樣寶寶才算不缺水份呢」?

一般而言,在醫學上小寶寶缺水時,嘴唇會乾,頭頂的前囪門處會有凹陷的現象。

當小寶寶長大活動力比較強的時候,平均大約4個月以上,身體消耗的水份比較多,才比較需要另外喝水。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11:46 AM 
小寶寶可以吃蜂蜜嗎?

許多父母為了調味或增加營養或解決寶寶便秘問題,常在寶寶所喝的水中,甚至牛奶中加入蜂蜜。
但是因為蜂蜜很容易遭受多種細菌的污染,衛生署曾對國內市售蜂蜜做過調查,發現有七成遭受黴菌污染,二成含有酵母菌,顯示大部份蜂蜜的收集及製做過程有問題,尤其是自家生產推出於市面販售的蜂蜜品質更有間題。

嬰幼兒胃腸功能尚未發展成熟,細菌並不能被徹底的滅除,還有可能在腸道中繼續的繁殖及分泌毒素,當其吸收入身體內,破壞其脆弱的防禦系統而致病。成人抵抗力較佳,服用蜂蜜則不會有問題。

在國內外都曾經有幼兒食用蜂蜜而致死的案例發生,尤其是屬於"肉毒桿菌" 的污染最為嚴重,它可以釋放出特殊的神經毒素,造成幼兒嘔吐、神智不清、語言障礙、吞嚥及呼吸困難、視力模糊、及瞳孔放大,死亡率相當的高。因此,一歲之內的幼兒最好不要食用蜂蜜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11:54 AM 
喝水要不要加葡萄糖

絕對不要!以前以為加葡萄糖可以增加營養,但是那是很薄的營養,對身體沒有甚麼幫忙;更何況加葡萄糖非常可能造成寶寶未來養成偏食「只吃甜食」的習慣,也容易發胖,可以說是百害而無一利,所以給寶寶喝水不建議加葡萄糖。

早期在治療便秘們時候,有些醫生會建議給寶寶喝百分之五的葡萄糖水,這是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但是現在己經有許多代替方法,己經很少使用了。


 




加入贊助商  |  免責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