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檔 | 收藏
點閱數:12,823
[哈拉] 新爸.新媽.Baby報到區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1:44 PM 
對奶粉過敏

有些小寶寶胃腸方面的不舒服,例如時常肚子痛、腹瀉、甚至有些大便帶血也要考慮是不是因為本身對牛奶的過敏造成的。

造成牛奶過敏的原因是寶寶對牛奶中的蛋白質產生過敏反應,其症狀是每當喝了牛奶後,身體就會發生不適的症狀;各個年齡不論大人小兒皆會有,因為嬰幼兒多以牛奶為主食,所以是最容易 發生牛奶過敏的時期。

最主要的胃腸方面的不適,如︰糞便中帶血、腹痛、腹脹、、、等,少部份的牛奶過敏也可以引起小嬰兒及兒童的便秘。當牛奶中的蛋白質被胃腸吸收後,隨著血流運送到全身各個器官部位,也會產生不同器官的過敏反應,而有一些其他的症狀,例如︰

1.皮膚方面︰易有異位性皮膚炎、起紅疹、過敏疹等。

2.呼吸方面︰易有氣喘、氣管炎、痰多、鼻炎、中耳炎等。

3.其他如︰過敏性休克、腎臟症候群、夜尿、睡不安寧、煩躁、眼結膜炎、眼皮紅腫等。

只要停止接觸牛奶,此些身體上的不適馬上就會消失。

處置︰   

當確定寶寶為牛奶過敏者後,最好的治療的方法就是避免: 

1.接觸到牛奶的任何製品。

2.用「蛋白質完全水解」的奶粉和「氨基酸配方」奶粉代替一般奶粉,例如市面上美強生的哺力美 (Pregestmil),這一點請請教小兒科醫師。
 
3.可以選用一些非牛奶蛋白所製成的奶粉,例如豆奶粉(新素美、愛兒素、愛心美)、減敏奶粉、元素奶粉(哺力美)、、等,這些又名"醫瀉奶粉",可供牛奶過敏或長期腹瀉的寶寶食用。其主要的區別就是以植物性的蛋白質,或是經過分解處理後的蛋白質,來取代牛奶中的蛋白質;以葡萄醣替代乳糖;以短鏈及中鏈的脂肪酸替代一般奶粉中的長鏈脂肪酸。

至於如何避免牛奶過敏?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在2000年曾做提出建議如下:

1.預防過敏兒最好餵哺母乳,且最好持續到一歲甚至一歲以上。

對高危險群的嬰兒,若母乳不足時,可用低敏配方奶粉來補充。餵母乳時,母親應禁食花生,堅果(杏仁,胡桃)等,同時應避免食用蛋,牛奶,魚等

高危險群嬰兒,六個月以後,才開始食用固體食物,一歲以後才開始食用乳酪製品,兩歲以後才開始吃蛋,三歲以後才開始食用花生,核桃,以及魚類。

2.母親餵母乳且禁食上述食品時,應考慮補充礦物質(鈣)及維他命。

3.母親懷孕時,不需要限制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但可能需要避免「花生」。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1:48 PM 
止瀉奶粉

當寶寶拉肚子的時候,醫師時常會建議寶寶改喝止瀉奶粉,但是甚麼是止瀉奶粉?多吃有沒有壞處?

我們瀉肚子時最常發生的問題是腸子的粘膜發炎,發炎輕的時候腸粘膜只有紅腫,重的時候則可能發生潰爛出血。

腸炎的時候除了因為黏膜發炎不能吸收食物外,另外一個重點是腸黏膜上的絨毛也受損,而且會使絨毛上面分解食物的消化酵素會不夠。最常見的是乳醣酵素(lactase)不夠,當牛奶中的乳醣不能被分解吸收時,就會出現明顯的脹氣、瀉肚子的症狀,醫學上稱之為乳醣不耐症。

止瀉奶粉就是針對腸胃吸收功能不好時的一些身體變化,把一般嬰兒奶粉做一些改變,使寶寶即使在瀉肚子時也能吸收一些營養。

止瀉奶粉在成份上主要的改變有下列幾個重點:

1.嬰兒奶粉成份中最主要的醣類是的乳醣,止瀉奶粉是把乳醣換掉由半乳醣、麥芽醣…等來取代。

2.把不容易消化吸收的長碳鏈脂肪酸換成中、短碳鏈的脂肪酸,甚至換成「自由脂肪酸(Free fatacid)」,便其更容易直接由腸道吸收。

3.把牛奶中的牛乳蛋白換成植物性的大豆蛋白,使其更容易吸收。所以一般也時常把止瀉奶粉稱之為豆奶。

止瀉奶粉只是把奶粉的成份做一些調整,使它在寶寶瀉肚子時更容易吸收,但是整體的營養含量仍是足夠的,不會因為改吃止瀉奶粉就會發生營養不良的問題。

至於止瀉奶粉要吃多久呢?

一般如果簡單的大便沒有血的腹瀉,基本上要在止瀉以後再多吃一們禮拜,因為腸子絨毛上的消化酵素要一個禮拜後才能長回有正常功能。如果瀉肚子時腸黏膜有潰爛,大便中間有一些黏液及血,這時候止瀉奶粉就可能要喝到四至六週,因為包括潰爛的腸黏膜、絨毛、以及酵素都需要花時間長回到正常,時問就會較久。

早期在寶寶腹瀉時,傳統的方法,尤其家中有老人家時,時常把米磨成粉,然後熬米湯給寶寶吃;後來有了麥粉、米粉這些產品,就改成沖麥粉、米粉來代替牛奶,這些簡單的傳統方法都是有效;但是不論喝米湯、米粉、麥粉、其中所含的營養主要都是醣類,其它的成份包括蛋白質、脂肪酸則都不夠,容易造成寶寶的營養不良,現在的止瀉奶粉己經能夠顧到各方面營養的均衡,就不再建議用那些傳統的簡單方法。

最重要的觀念:喝止傷奶粉不會營養不良,可以於如使用。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1:51 PM 
寶寶吃夠了沒有

不論是吃母奶或是嬰兒奶粉,母親時常會困惑,寶寶吃夠了沒有?

用奶瓶喝奶時還比較好,可以看到他喝了多少,也能夠用每天每公斤體重喝一百五十西西做為大致的標準,但是每一個寶寶的胃口、需要向是有所不同的,在餵奶時可以現察寶寶的動作,做為參考:

如果看到寶寶吃奶會把奶瓶用舌頭頂開,或把頭轉到一邊去,或用小手一直要推開奶瓶,時常就是表示他不想吃了,也表示夠了。

但是喝母乳時,沒有客觀的參考標準,母親時常會有寶寶吃完母奶後,只要一哭就會擔心他吃的不夠,忍不住再沖一些午奶給他喝。但是這樣的作法反而使寶寶下一餐時不太餓,又降低了喝母奶的量,使自已奶水真的不足。

一般而言,我們大概簡單的判斷所吃奶量是否足夠的原則是:

寶寶如果吃飽了,他大概可以很平穩的睡兩三個小時以上,即使醒了也不會哭(當然如果尿布濕了除外),平均一天有五、六次以上的小便。同時寶寶的臉色、體重增加、各項學習發展的進度也都正常,做母親的只要順著寶寶的發育,自然的增加奶量就可以了。

我們建議如果不論餵牛奶或母奶,最好能接近每四個小時餵一次,不要在三個小時的間隔以內,因為餵食次數太多母親及寶寶都不能好好休息。大約滿兩個月大以後,半夜的那一餐就可停掉了,寶寶可以睡八小時到天亮。

不要餵太多

做母親的愛子心切時常會不自覺的多沖一些,當寶寶己經吃的夠飽了的時候,母親還想把奶瓶中剩的一些盡量餵給他,但是這樣時常被強迫餵下,一個結果是是容易會溢奶,容易嗆到,另一方面是肚子脹氣,不安也睡不好,而且長期如此將來容易發胖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1:56 PM 
可以喝羊奶嗎?

羊奶是時下國人流行的食品,在宣傳之下,大家覺得羊奶營養好,而且常說可以護氣管。但是出過國的人都知道,在國外、尤其是盛產羊隻的北歐、紐澳等國,都不鼓勵喝羊奶,尤其完全反對用羊奶來給嬰兒用。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項:

1.羊奶中所含的礦物質太高,對嬰兒的腎臟不好。

2.羊奶缺乏人體造血系統最需要的鐵質、葉酸,以及維它命C、D,常吃會造成嬰兒貧血。美國著名的政治人羅勃甘乃迪在出生時曾因體質過敏而被餵食羊奶,結果差點因為貧血而夭折,大家也更瞭解羊奶的潛在危險性。

3.羊奶尚有許多其它成份問題,尚待發現。   

羊奶能否「保護氣管」,至今在醫學上並沒有証據,所以衛生署對於此種廣告說詞已加以取締,並處以重罰。廠商在做電視廣告時也只敢說:「羊奶是溫和營養的食物…..」,不敢再公然說能護氣管了。

近日有些廠商為了配合市場的心理,也將羊奶做了一些改良,使其成份能夠合乎我國政府要求的基本標準,也能以嬰兒奶粉的名稱上市行銷。以醫師的立場,任何產品能合於國家標準都可以接受,只是目前(至2001年五月)政府核準的的七十八種市售嬰兒奶粉中,只有三種是由羊奶製成,而且這三種都是由大家相當陌生的廠商所生產,不是出自歐美、日本等國世界知名的奶粉大廠,此外這三種羊奶粉是不是也合於歐美日本各國的嬰兒奶粉國家標準?允許其國民使用?都尚待查証。

銷售羊奶的廠商在宣傳上的另外一些重點包括:

1.強調羊奶粉的奶塊在胃中凝結時會比較,所以比牛奶容易吸收。但是這一點並不能夠成立,因為我們的所用的嬰兒奶粉並不是未經處理的原始牛奶,與原始牛奶相比,並不合理。

2.強調羊奶比牛奶不容易引起寶寶過敏。此點亦不成立,因為羊奶蛋白與牛奶蛋白相同的成份高達七成以上,造成寶寶過敏的機會並無差異。

3.強調羊奶中含有與人類母奶類似的上皮細胞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所以較好。

但是羊奶中的這種成份是否可以代替人奶的成份,仍待証明。

如果客觀的說,一般的羊奶是一種可以使用的營養,大小孩或大人各方面的發育都穩定了,肝腎的功能都發育好了,偶而吃一些類似於羊奶等在成份上有一點問題的食物,但是不常吃,亦無大礙。但是不建議把羊奶當成例行食品來用,因為某些對身體的影響愈聚集愈多時,終會妨礙到身體的發育。

當然也希望廠商能夠把一般的羊奶加工改良,去掉對人體不好的成份,使一般人、甚至小寶寶能夠長期安全成長。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1:58 PM 
要換較大嬰兒奶粉嗎?

廠商為了推銷奶粉,時常會推出不同階段的較大嬰兒奶粉或成長奶粉,一般人常會以為寶寶長大,不按照年齡換不同的奶粉就會營養不夠。

要不要換?在前面的敘述中己經說明的很清楚:六個月以上的較大寶是逐漸以嬰兒食品為主食,營養的攝取來源也多樣化。如果父母幫他添加嬰兒食品的情形正常,醫學上並不擔心寶寶會有任何營養上的問題。

當然,在營養學上,牛奶是一種很好、很方便的食物,也能提供一些品質很好的基本營養成份,平常多喝牛奶對任何人都是好的。所以醫學上並不反對持續的一直給寶寶喝牛奶,只要不影響到寶寶其它正常營養的添加就好。至於在滿六個月或一歲時是不是也要變個花樣,改喝較大嬰兒奶粉或成長奶粉?答案是實在沒有這種必要的。

所以現在大家所公認的觀念是:在一歲以內可以都用相同的嬰兒奶粉,一歲以後再換成一般人喝的全脂奶粉也就夠了。

如果開始添加副食品時,寶寶的接受度不好,怕營養不夠時,可以選擇一些蛋白含量較高的較大嬰兒奶粉(或成長奶粉)做為補充,平均六個月到一歲時一天喝三、四次,一歲以上一天喝兩次。

喝這種較大嬰兒奶粉時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便秘,因果一般的較大嬰兒奶粉會含有較多的蛋白質、礦物質以及鈣、磷等成份,尤其是寶寶的嬰兒食品添加的不理想,含有纖維質的食物(蔬菜、豆類)吃的不夠的時候更容易發生。這一個階段年齡的寶寶如果發生便秘時,優先要考慮到是不是在喝較大嬰兒奶粉?

處理這種便秘的方法

1.可以建議給寶寶多吃一些高纖食物

2.請父母直接把較大嬰兒奶粉換回一般的嬰兒奶粉,蛋白質及礦物質的含量降低後便秘就會改善了。

3.如果寶寶的年齡超過有一歲以上時,根本就可以換成一般成人喝的牛奶就可以了。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5:05 PM 
副食品的添加

當寶寶慢慢長大,大約在四到六個月左右,母奶或嬰兒奶粉的營養慢慢不夠的時候,就開始對一些流質、半流質的食品發生興趣。這是一個個然成長的過程,父母在這一段的成長過程中拌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添加副食品的原則

父母有過敏體質,或是小寶寶出生早期即有過敏體質表現(例如皮膚起過敏疹、有明顯的濕疹)的情形時,盡量在六個月大以後再加副食品,尤其是蛋類、海產類的嬰兒食品,避免早期引起過敏現象的明顯化,亦可大為降低未來幼兒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發作。

1.肉類或蛋黃含較少「過敏原」,但是蛋白則對有過敏體質的嬰兒,不宜太早餵食。至於脂肪,現代的成年人,怕得高血壓、怕得心臟病,因此都會注意,盡量吃低脂、低膽固醇、低熱量的食品,但如因此提早給嬰兒吃低脂或低膽固醇食品,是不正確的;因為脂肪也是重要的營養來源,而且二歲以內嬰幼兒,腦部發育需要足夠的「必需脂肪酸」與「膽固醇」,因此不應限制。

2.很多人在嬰兒初期就餵予嬰兒果汁,尤其是柳丁、橘子汁。但根據研究,柑橘類是較易引起過敏的,對有過敏體質的嬰兒,應延後給予。

副食品的添加以逐漸增加,少量化,單純化為主。新添加的食物如果寶寶吃了有出疹,腹瀉,嘔吐時,則需 暫停,隔一段時間之後再試著重新添加,以適合寶寶的吸收能力。

3.要注意衛生,自己做的食物,若自冰箱取出,在室溫下兩個小時以上,即不可再放回冰箱。

4.製作固體食物時,除應將食物及用具洗淨外,雙手也應洗淨。

5.若購買市面上現成的嬰兒食品,除用具及手應洗淨外,應注意其有效期限,開罐後的嬰兒食物若不能當時吃完,可冷藏於冰箱中,並於24小時內食用,吃不完則應丟棄。

6.最好將固體食物盛裝於碗或杯內,以湯匙餵食,使寶寶適應成人的飲食方式。

7.不要添加太多的調味料,例如甜、鹹、味精、各種作料等,以養成清淡的正常口味,避免未來出現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等間題。

8.不要強迫嬰幼兒將所有準備好的食物一定要吃完。

9.最好讓寶寶養成吃完半流質,半固體等食物再喝牛奶的習慣。

10.餵食副食品時,應給嬰兒一個舒適、輕鬆的環境,並加以鼓勵。

11.食物之溫度不可太高,以避免燙傷嬰兒之口腔或接觸燙傷。

副食品添加的種類

以米粉、麥粉、蔬菜泥、水果泥開始,可以訓練寶寶最開始的咀嚼及吞嚥動作,亦可開始多吸收一些鈣、鐵,並 提供寶寶一些較多的熱量。

稻米在穀類食品中是最少引起過敏的。嬰兒之胃腸在尚未成熟之前,很容易因吃下某些異類蛋白而造成過敏,因 此,在4一6個月後,可以酌量(但不需過多)給予果汁的添加宜先稀釋,再逐漸增加濃度。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5:07 PM 
何時開始添加嬰兒食品?

有以下三個指標,擇一而行:

1.當每天攝取奶量超過1000c.c(或32盎司)以上時。

2.當嬰兒體重為出生體重二倍時。

3.當嬰兒出生4一6個月以上。

一般而言,嬰兒在4一6個月時,每天攝取的奶量約為1000c.c.,體重也增為出生時之2倍。

正常嬰兒的這 3個時機是一致的。以營養學的立場來看,一個正常的足產嬰兒,如果食量正常,在4個月以前,無論 是餵食母乳或餵食嬰兒配方,均可提供完整營養而讓嬰兒順利成長。而主持消化大計的肝臟,在4一6個月大才慢慢 成熟,因此含澱粉、蛋白質、動物性脂肪較多的食物,以4至6個月之後,逐漸加入為宜。

1歲以後,當固體食物逐漸變成主食時,「什麼時候可以斷奶?」是很多父母所心的。正確的觀念應該是「斷奶瓶」,而非「斷奶」。至於想要改吃一般成人食用的奶粉或鮮奶,建議在一周歲以後為宜。

幼兒期以後的營養供給原則(參考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1989):

1.多樣化的食物。

2.鹽之攝取,不宜過多(少於5g/天)。

3.一天的總熱量中,建議 unrefined complex sugar(非精製醣,如澱粉質)佔約48%。

4.一天的總熱量中,建議refined sugar(精製醣,如蔗糖)佔約10%以下。

5.兩歲以後,脂肪的攝取佔總熱量之30一33%。

6.一天的總熱量中,建議「飽和性脂肪」佔7一10%。

7.兩歲以後,膽固醇攝取量,少於150mg/1000大卡(或300mg/天)。

8.適度增加膳食纖維之攝取,但亦不宜過多。

9.避免肥胖症的發生。

10.適度增加鐵、鈣、氟之攝取。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5:31 PM 
副食品添加

注意事項:

1.由少量逐漸增加。

2.一次勿給兩種以上新食物。

3.給後注意大便性狀及皮膚情況。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5:32 PM 
新生兒黃疸

寶寶因為肝臟功能還沒有發育好,在出生的第一週內足月產的寶寶有百分之六十會出現黃疸;早產的寶寶則有百分之八十會出現黃疸。

正常的寶寶,出生後的第一週內有輕微的黃疸,可以說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黃疸太重或持續的時間太長則要考慮到寶寶的身體有某些不正常的情形存在,這些情形包括一些發育上的生理問題,以及一些疾病,許多都是不可以忽視的問題,必需適當的面對及處理,以下就是把常見的造成寶寶黃疸的原因加以分析敘述:

正當的生理性黃疸

正常足月產的小寶寶,黃疽在第二到第四天出現,平均在第四到第五天到達高峰在一週到兩週之內會消失,早產兒的黃疸持續會較久。黃疸的顏色不能太深(黃疸的深淺可以請教醫師,或由驗血決定),膽色素的數值平均十一到十二毫克左右。

新生兒的黃疸大約是由臉部先開始,以後再嚴重時才會影響到身體與四肢手腳。在正常柔和的日光下看起來比較準,日光燈下也可以做參考,如果發現身體軀幹部份在黃疸時,黃疸指數大約七至八左右,如果膝蓋以下的皮膚也出現黃疸時,指數就會超過十二至十五,己經要請醫師決定是否要光治療?

正常寶寶會有黃疸的原因:嬰兒體內產生膽紅素的量過多,但是肝臟的功能尚未發育成熟不能分解排出這些膽紅素,再加上有些正常經由膽道已經排出到了腸內的膽紅素又再被嬰兒的腸道吸收回到血液內,這些因素加在一齊都會使新生兒特別容易出現黃疸現象。


 
無頭像
   球球

版主
文章 1773
用戶失蹤天數 6613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在那遙遠的星球 一粒砂
發表於 2006-11-27 05:34 PM 
黃疸過深或是持續太久不退,會對嬰兒有何種影響?

第一:黃疸過深表示寶寶體內的膽紅素過高,如果膽紅素的指數超過二十以上,嬰兒腦內最重要的基底核(basal ganglion),將會受損壞死,其結果可能在未來造成腦性麻痺,使寶寶的智力、聽力、視力及活動能力終生受損,結果十分嚴重,不可不慎。

如果發生核黃疸時,小寶寶會出現胃口變差、昏睡、活動力降低等現象。最明顯的特徵是出現非常尖銳且刺耳的哭聲、身體會向後弓彎、非常煩躁不安,甚至發燒抽筋。核黃疸較易發生在早產兒及各種原因引起敗血症的寶寶,即使指數沒有超過二十,很可能早期就可能出現核黃疸的問題, 需特別留意。

現代醫學己經能夠用照光、換血等方法早期降低太高的黃疸,也能早期診斷,所以現在發生核黃疸的機會已大為減少。

第二:黃疸過高或持續不褪時常表示寶寶有某些疾病或潛在的問題。

其原因大致分類如下:

一、膽紅素的產生量太多:

膽紅素是由紅血球破壞後的成份產生的,如果是紅血球破壞的量愈多,產生的膽紅素的量就愈大。

常見的情形 例如:

1.母親與寶寶的血型不合(包括AB0及Rh)

寶寶體內的紅血球在出生時發生大量的溶血現象,可以使膽紅素的產生太多,造成嚴重的新生兒黃疸。如果母親是O型,父親是A型或B型,生的寶寶又是A或B型時,母視體內的抗體可能會引起寶寶體內的紅血球破壞,造成溶血現象,引起各種不同程度的新生兒黃疸。在國內Rh血型的問題不多,但是如果發生血型不合的溶血問題時,後果比ABO血型不合所造成的問題更嚴重。

2.嬰兒出生時有身體上有體內或皮下出血時

例如嬰兒的頭部在生產時因為經過產道時的壓迫或使用產鉗產會造成產瘤或血腫塊,在這種產瘤及血腫塊中會相當多的血液,這些血液在溶解時也會產生大量的血紅素,造成嬰兒的黃疸。


 




加入贊助商  |  免責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