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林翠娟(全家便利商店總經理室公關襄理)
整理:楊孟芬
2005年3月 Cheers雜誌
每個公司都會有小圈圈,新人剛到新環境,如何融入其中?
如果小圈圈帶來負面的影響,又該如何面對?
每個公司組織內部,難免會有許多小圈圈或小團體,這些小圈圈的形成可能是情感上比較麻吉,也就是同事間彼此氣味相投;也可能是因為工作上下游的互動關係,而形成的合作團隊。
不論是有工作資歷的上班族或是社會新鮮人,剛進入新的工作環境,可能會面對許多既有的小圈圈,我認為新人都該正面看待這種情況,去觀察一個個小圈圈的連結是什麼,如果是情感上,就找機會加入共同話題;如果是工作上,就得增加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要認為自己孤苦無依,沒人理會你,你應該積極主動融入其中。
新人進到新組織,最怕搞不清楚狀況,找錯人問問題,自己覺得很怪,資深人員通常也不太喜歡搞不清楚狀況的新人。
研究分機表,搞清楚層級以我個人經驗而言,我在報社擔任記者11年,去年加入新領域新公司。首先,我先研究分機表,從分機表就可以看出每個部門的經理、課長等等,先把層級搞清楚,對每個部門內的名字有點印象。接著了解未來和我比較有連動的單位,搞清楚每個人工作屬性的分類。你主動去了解、學習,較快進入狀況,人家也會覺得幫你比較容易。
在推動專案時,私底下的溝通非常重要。特別是新進人員主導的專案,更是要找出每個環節的key man,私底下先向他請益,讓你有機會先了解會遇到的問題與困難,事先解決。一方面讓各個key man覺得受尊重,當專案在會議進行討論時,key man比較願意支持你,而他所屬的部門與工作團隊,也就比較會信任新人的提議,避免小圈圈產生的負面效應,降低新人在組織受挫的機率。
如果是社會新鮮人,還未能擔負重責大任,在工作中或會議上,雖然沒有發言或決策權,還是要多觀察多詢問,多找資料多做準備,想想自己能對組織有什麼貢獻,早一點讓自己進入狀況,而不要宛如一張白紙,只是等待別人下達命令。
當新人已漸漸融入團隊,我建議,可以適時培養多一點的工作圈。我們都習慣跟熟悉的人合作,喜歡有固定班底,有絕佳默契,合作起來順暢又能達到目標。如果時間允許,我認為每次試著去找不同人合作,就可以培養更多工作圈,不同的專案找不同的人,人家也就比較不會把你歸類在某個小圈圈。
不要吝於投資情感互動的時間
破冰最困難,就是話題。如果公司內部有社團活動,建議你選個喜歡的社團加入,
那就容易與同事找到共同話題。用餐時間=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