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檔 | 收藏
點閱數:1,197
[花蓮] [常識] 切勿拋轉嬰兒 -- 嬰兒搖晃症候群
   eternityarts (汀)

100cc
文章 234
用戶失蹤天數 4934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TAIWAN
發表於 2009-2-26 10:45 AM 
莽父拋轉止哭 3月嬰成植物人


更新日期09/02/26 03 甘嘉雯/桃園報導



廿一歲的父親不懂育嬰,為安撫三個月大男嬰哭鬧,將小孩拋向空中、抱著原地旋轉,造成男嬰硬腦膜下腔出血變成植物人。醫生表示,嬰兒腦部尚未發育成熟「就像是豆腐被轉來轉去,腦整個糊掉了!」桃園地檢署昨天依過失重傷害罪嫌對這名父親提起公訴,家暴中心更依兒少法七十條對他提起獨立告訴。


面對起訴,這名父親向社工表示,他很遺憾,也不想發生這樣的事,要等到收到起訴書再說。


第一次自帶小孩 抓狂釀憾事


三個月大的男嬰是這對夫妻生的第二個小孩、卻是兩人第一次自己帶小孩,因為三歲的大女兒一直是由阿嬤帶大,年僅廿一歲的夫妻面對未足歲的小嬰兒哭鬧,剛開始還可以忍受,後來實在是失去耐性,開始抓狂。


地檢署調查,這名父親在九十七年一月間突然發現,小孩哭鬧不休時,只要往上拋接、或是以小朋友上肢窩為支點,抱著他原地旋轉數圈,就會停止哭鬧,但這樣致命的動作,卻造成小朋友永久性的傷害。


一月十四日上午突然發現男嬰沒有呼吸送醫急救,醫生判定腦硬膜下腔出血,陷入深度昏迷,需終生仰賴呼吸器維持生命。


經醫師檢查,發現男嬰腦部有新舊傷痕,但全身都無外傷,社工查訪才發現,原來父親平時會對小孩做這樣的動作,雖然主要照顧小孩是媽媽的工作,但大家都不查對未足歲小孩拋接、轉圈會造成致命傷害。


男嬰從此呈現植物人狀態,安置在某醫院治療,卻經常因呼吸道感染,需要送大型醫學中心急救,男嬰父親表示「真的很自責、後悔!」


強制上親子課 學如何為人父


家暴中心依兒少法第六十五條,處以父親上強制親職教育課程廿二小時,為桃園縣有史以來最高處罪的案例,目的就是要他好好學習如何做父親。


家暴中心組長王秀珍表示,這名父親配合度很高,整個家族也難以接受這樣的意外,因為他們對小孩都疼愛有加,雖然小兒子變成植物人,家屬探訪頻率很高,也不時會很難過,期盼往後可以好好照顧他。


 
   eternityarts (汀)

100cc
文章 234
用戶失蹤天數 4934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TAIWAN
發表於 2009-2-26 10:47 AM 
切勿拋轉嬰兒 -- 嬰兒搖晃症候群


談嬰兒搖晃症候群 (Shaken Baby Syndrome)

馬偕醫院 小兒科資深主治醫師 何啟生



所謂嬰兒搖晃症候群是指因為施加於嬰兒或是幼小孩童頭部劇烈的來回搖晃所造成的不良後果,尤其是腦部的傷害。


這種搖晃通常都是無數次快速地搖晃,不一定要有頭部的直接碰撞,但頭部的撞傷常合併發生,而嬰兒搖晃症候群常造成小孩的腦損傷、失明、癱瘓、抽搐痙攣乃至死亡。


嬰兒搖晃症候群是在嬰幼兒因外力傷害而造成死亡或長期發育障礙的主要原因,發生的年齡從新生兒至四歲都有被報告,大部分的病例發生在小孩一歲以前,主要是在三至八個月大時。


嬰幼兒會被劇烈搖晃的情形常常是因為寶寶的哭鬧不安,而照顧的大人無法安撫或嘗試讓小孩安靜而不得要領時,因為氣憤加上挫折而失去了控制,將小孩抱起,緊抓住幼兒,無論雙手置於兩側腋窩或抱住小孩雙臂,一陣劇烈地搖動嬰兒,搖晃的時間通常在五至十五或二十秒鐘,每秒可晃動二至四下。


搖晃時,頭部以頸部為軸心造成腦部很多方向的受力及加減速度而受傷。


嬰兒搖晃症候群會造成腦部的傷害主要是因為嬰幼兒的頭部佔了約全身重量的百分之二十五(成人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且嬰兒腦部的水分含量較高,髓鞘化未完全,所以較成人的腦部柔軟且脆弱,而嬰兒的頸部肌肉較柔弱無力,所以在被搖晃時在頭顱骨內腦部更容易被扭曲和壓迫,此時,經由以下的機轉,就造成了腦部程度不等的傷害:


(1)腦部的表淺靜脈連結著腦部和硬腦膜,而硬腦膜緊貼在顱骨內側,當這橋樑靜脈受到牽扯而超過它們的彈性張力時,就會破裂出血,造成硬腦膜下血腫或蜘蛛膜下出血。


(2)腦部撞擊到頭顱骨的內緣,造成腦組織直接的受傷。


(3)腦部深層的組織和神經纖維在劇烈搖動時被破壞斷裂。


(4)嬰兒被搖晃時停止了哭泣也停止呼吸,使得身體特別是腦部氧氣的供應不足,進一步造成腦組織不可逆性的傷害。


(5)受傷的腦細胞會釋放出有害的化學物質導致腦組織的缺氧更嚴重或是直接造成腦細胞破壞死亡。以上這些機轉會導致急速的腦水腫使得腦壓增加,使得腦血管血流更降低而腦部缺氧更嚴重,終至更多的腦組織壞死。



臨床的症狀由於搖晃時間的長短以及劇烈程度不同而有差異,再加上嬰幼兒是否有否摔在硬物或碰撞也會有不同的徵兆。臨床上這些症狀反應有不安、嗜睡、不停的流口水、四肢無力、抽搐痙攣、嘔吐、乃至呼吸加快、體溫下降和心跳過慢,嚴重者呈現昏迷、、心跳停止、瞳孔放大甚至死亡。其他常合併的發現有視網膜出血,顱骨骨折,肋骨、鎖骨骨折,頭臉或身體皮膚瘀血等。



由於腦部程度不等的傷害,臨床上可以有很多後遺症,包括有學習障礙、動作發育遲滯、肢體偏癱等腦性麻痺、視力受損甚至失明、語言障礙、癲癇等。

探究造成事件發生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嬰兒的哭鬧,而照顧者安撫不成無法控制情緒,憤怒之下失手造成的悲劇。


哭是嬰兒表達身體不舒服的唯一方法,而會造成小孩哭鬧的原因很多,譬如肚子餓、尿布濕了、尿布疹痛癢、便秘肛裂、發燒、急性中耳炎、嬰兒腸絞痛、腸套疊等,有時包布或衣服上的別針不慎碰觸到身體也會引起不適而哭鬧,碰到嬰兒不停的哭鬧時,詢問有經驗的照顧者是可以的,請教小兒專科醫師當然更好,經由醫師詳細的檢查才更容易找到原因,對症治療。


在家中,當遇到嬰兒哭鬧不停時,經初步的安撫無法停止,小孩也沒有飢餓、尿濕或發燒的現象,我們建議家長可先給與安撫奶嘴,將寶貝用包被舒適地包著,抱著他走一走,可輕拍他的背;


較大的嬰兒可讓他坐一坐學步車;一會兒後在將他放在小床上幾分鐘再走開,或許寶寶會安靜下來;


切忌在盛怒時抱著小孩,當您極度憤怒焦慮時,可嘗試將小孩放在安全的地方,打電話給朋友或鄰居,也可深呼吸十次,然後再十次,放鬆自己;


也可為自己做些事譬如彈奏喜歡的樂曲、喝杯咖啡或茶、淋浴或閱讀雜誌書本等。


也有專家建議可以坐下,閉上眼睛,回想生活記憶中愉快的事,幾分鐘內儘量不要移動,也可寫下自己十件最好的事情或是關於小孩十項最好的事件,僅量轉移自己的憤怒與不安。


平常不要畏懼要求親戚朋友的幫忙,告知你心中的感受,分擔你的憂懼。


值得家長了解的是,除了劇烈搖晃會造成寶寶的受傷,其他的動作也可能導致傷害,譬如反覆的將小孩拋向空中、將小寶寶架在肩膀或背上搖動、將寶寶騎坐在大人的腳或膝蓋上晃動、將小孩抱著旋轉等。


如何減少嬰兒搖晃徵候群的發生有賴於事前的避免搖晃寶寶,再一次地以小兒科醫師的身份叮嚀家長,不管有任何理由,絕對不能搖晃任何一位二歲以下的小孩在抱小孩、和寶寶玩耍時一定要保護他的頭頸部,給與適當的支持,也一定要告知照顧您小寶寶的保母或親朋,讓他們了解搖晃嬰兒的危險性


大部分的嬰兒在出生後數個月內會有哭鬧的情形,大人要學習如何處理。萬一你真的不小心搖晃了孩子,切記要立刻送醫,在就診時不要因為困窘或罪惡感不敢告知醫師,及早的診治往往有助於避免無法挽回的結果,更能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參考資料

http://www.kgh.com.tw/health/06-35.html
http://www.mmh.org.tw/taitam/pedia/education/shackbaby.htm


 
   eternityarts (汀)

100cc
文章 234
用戶失蹤天數 4934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TAIWAN
發表於 2009-2-26 10:49 AM 
嬰兒搖晃症候群


環抱須平穩 切記勿粗暴


嬰兒顱骨尚未發育完全,腦組織不易固定,容易受外力而晃動。

照顧者對嬰兒的搖晃動作經常反覆施行,累積數次後,

就會形成嬰兒搖晃症候群,其嚴重程度不亞於頭部外傷。

文/洪焜隆

嬰兒搖晃症候群首先在1972年被提出,認為劇烈搖晃嬰孩會導致硬腦膜下出血、腦水腫、視網膜出血及伴隨蜘蛛膜下腔出血,引起學者、專家討論。

30年來,在西方國家已漸被熟悉,也被廣泛認為屬於一種兒童虐待的行為,歐美國家紛紛立法保護兒童,報章、電視等媒體也時有報導。國內學者大約在10多年前也開始注意此事,並發表於醫學會,這幾年網路發達後,醫學知識與法律常識的流傳更為迅速與普遍。

嬰兒搖晃症候群是一種非外傷性的腦部傷害綜合病徵,特徵是腦部有散佈性出血現象,如硬腦膜下出血、蜘蛛膜下腔出血或腦水腫等,眼底檢查大都呈現視網膜出血,但嬰兒並無明顯外傷,卻都受過大小不一的搖晃或撞擊。


此症好發於2歲以下嬰兒,主要與其腦部結構有關:因嬰兒腦部重量約占身體的1/4,而此時頸部肌肉尚未發育完全。其次因嬰兒顱底及內面較平滑,腦組織不易固定,容易受外力而晃動。


當嬰兒的腦部受外力搖晃,而在短時間內發生加減速,及前後擺動時,產生旋轉力量,容易造成顱內腦膜下方的連接靜脈受到牽扯而破裂,引發硬腦膜下,或蜘蛛膜下腔出血,眼球玻璃體也會因劇烈搖晃而引起視網膜出血,特別是照顧者對嬰兒的搖晃動作經常反覆施行,累積數次後,就會形成嬰兒搖晃症候群,其嚴重程度不亞於頭部外傷。

此症的臨床症狀與受搖晃次數、程度有很大關係,初期嬰兒只是嗜睡、食慾不振或煩躁不安,接著出現抽搐或意識不清等現象。抽搐可以是偶發或局部,但也可以頻繁到重積狀態,嚴重者甚至造成昏迷或死亡。存活者約有半數會留下後遺症,包括腦性麻痺、學習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癲癇、語言或視力障礙等,對嬰幼兒的身心發育影響很大。

嬰幼兒為何會被劇烈搖晃?少部分是兒虐造成,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寶寶經常哭鬧不安,照顧者再三搖晃,以求安撫的無心之過,但嬰兒愛哭鬧的反應除了本身個性外,也有可能是劇烈搖晃引起身體不適所造成,如此惡性循環終於導致傷害。

因此如何面對嬰幼兒的哭鬧,是為人父母者必修的功課:保持平靜心情,檢查尿布及是否挨餓,擁抱嬰孩散步,給予安撫奶嘴或玩具等,都不失為可行方法。再無效,就要請教醫師以尋求協助,千萬不要以暴力粗魯的劇烈搖晃企圖制止,大部分是適得其反的。若真的因此不再哭鬧,可能是災難的開始了,這也是每次健兒門診小兒科醫師需要再三叮嚀的項目。

同時,所有照顧者,包括父母親、祖父母或奶媽等,都應該灌輸這個觀念,千萬不要劇烈搖晃嬰孩,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本文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汐止分院院長)


 
   阿妮

遊客
文章 3909
用戶失蹤天數 4271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來自 和美交流道下的慢跑者
發表於 2009-2-26 11:03 AM 


 
   jimmy38

遊客
文章 526
用戶失蹤天數 3839
點數 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臺中市 清水區 
發表於 2009-2-26 11:15 AM 
記得上次也有看到新聞...
有一位叔叔帶著姪兒讓他坐在前座狂飆車...
也造成這樣的不幸....


 
   阿甫

Focus ST
文章 8317
用戶失蹤天數 1450
點數 30   戰績 326   改裝 0   故障 0
臺中市 西 區 來自 台灣省台中市
發表於 2009-2-26 11:26 AM 


 
   ssgr5486 (黃阿誠---披著狼皮的羊)

重機
文章 875
用戶失蹤天數 226
點數 2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苗栗縣 頭份鎮 來自 頭份or竹南
發表於 2009-2-26 12:42 PM 
真不應該


 
州小妹
該用戶已被刪除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k853153 (阿瑋)

125cc
文章 275
用戶失蹤天數 2264
點數 2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其他 
發表於 2009-2-26 11:36 PM 
州小妹 發表:
沒知識沒常識又不看電視....最重要又不上網 ...

嘿啊~~
當個新手爸爸~~總要做點育嬰功課看看書吧!
要生他~~就請好好用心帶他吧~~


 




加入贊助商  |  免責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