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綜合討論]
從車禍事件來看車輛安全性
[列印本頁]
作者:
CT9A
時間:
2007-5-23 03:37 AM
標題:
從車禍事件來看車輛安全性
從車禍事件來看車輛安全性
最近看到福特小佛新車強打廣告
,
廣告中強調小佛擁有德國造車工藝的安全
性,
再加上這陣子看到的兩起小車禍令我感觸良多。
我不禁開始注意起國產車的廣告
,
也開始發現國產車廣告裡有些有趣的現象。
在台灣一面倒的日系車當紅的情況下
,
日系車廣告也佔盡了電視及平面廣告版面
,
可是日系車廣告內容卻大部分與安全性無關。
這些廣告從新車上市主打品牌型像
,
中小型都會車主打經濟省
油、
空間大而靈活
良好的操控
性;
大型高級房車主打品味時尚
、
豪華配備
、
甚至到
”
為XX而生
”
等意像廣告通通都有
,
就是很難看到主打與車主及乘客習習相關的
”
安全性
”
。
或許是我健忘
,
但似乎最近強調安全的國產車只有福特的小佛車系
,
這點令我滿感慨的。
生出這篇文章並不是要褒誰貶誰
,
更不是要打擊或吹捧特定車商。但令我感慨的是
,
在台灣的國產車市裡
,
難到消費者車主及家人的生命安全是那麼的受到車商漠視嗎
??
但或許在以日系車為主的國產車市場會發展出這樣的市場機制
,
回想起來這似乎也就不這麼令人意外。
先不論日系車或日系品牌的本身好了
,畢竟日系車也有他出眾的地方,我們不應該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而且這問題似乎是出在將日系車國產化的車廠上。
就先來講講二戰時的日本戰機吧
!
當年太平洋空戰
,
日本有一款
”
零式戰鬥機
”
讓美軍聞風喪膽
,
相信零式戰機的鼎鼎大名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
但為什麼美軍如此害怕零式呢
?
零式戰機本身是屬於中低空域的戰鬥機
,
相較於美軍當時的主力戰機來講
,
零式戰機有較佳的加速性可擺脫或追擊敵人
,
且擁有輕巧靈活的操控性
,
零戰的性能只能以卓越來形容。
但零戰有一項致命的缺點
,
就是他的機身架構
(
又或說鋼性
)
非常非常薄弱
!!
為什麼
?
當初零戰的設計師在設計時絞盡腦汁
,
不停的對零戰做
“
輕量化
”
的工程
,
為的就是要讓他達到輕巧零活加速快的目地。但在不停的輕量化之餘
,
犧牲的就是飛機主節構的鋼性。
這樣的犧牲也導致了零戰還在試飛的過程就發生過多起空中解體的意外
,
也讓當時的日本空軍還未開戰就犧牲了多名優秀的飛行員。
時至今日
,
換個角度來看
,
當今的日本車擁有著輕快靈活的特性
,
加速快又省油
,
但在此的同時也犧牲了車體鈑件的厚度及鋼性。這是否與當年的零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這或許是日本科技發展同時的一種民族特色吧
!
或許一些車友會說
,
車身鈑件的厚度不等於車輛的安全性
,
我也同意這樣的說法。
但是在車輛相撞時
,
是一種物理上的非彈性碰撞。這樣的碰撞下
,
車輛的質量是直接影響到碰撞的結果
,
在一般的情況下小車
(
或輕車
)
與大車
(
或重車
)
相撞是非常非常不利的
,
而且這樣的相撞
,車身鈑件的鋼性足以左右車輛的安全性!!
或許我們可以為了屈就於車價而捨棄一大堆安全配備
,
但我們真的需要較厚的鈑金跟較佳的車體鋼性
!
照片會說話
,
下面是我這陣子遇到的兩起小車禍
,
有關當事人的車牌或車體塗裝我有稍微處理掉。照片也沒有特別強調車輛的廠牌
,
但是照片會說話
,
我想小佛的車友們一定都能體會這篇文章及這些照片表達的意相。
不特別強調車款車廠
,
也不與其他車輛相比
,
以免有吹捧或貶抑之嫌。
但是車主或準車主們真的該向國產車商好好的要求車輛的安全性了
!!
本篇文章我想就留在
FSC
這個討論區就好了
,希望大家避免轉貼到日系車版或其他車版以免引戰…
以下第一起
,
到場時小轎車車主已經當場送醫。據現場人員的描述
,
該名女車主因為胸痛因此送醫
,
推測可能是安全氣囊沒開撞到方向盤導致。
小轎車是衝撞到對向車道的小貨車
,
小貨車車尾打滑再撞到路邊停著的廣告車。
小貨車正副駕駛都安然無樣在現場配合警方處理事故
,
小貨車側的護欄被撞壞。
小轎車左前車頭毀損
,
葉子板的鈑金甚至從中間破一個大洞。
下面這張是氣囊沒有開 但是是從車外照的有點反光 白色部分是我把廠徽拿掉了
以下第二起則是小轎車被機車撞到
,
車主下車才發現非常嚴重。
機車駕駛撞到小轎車後連倒都沒有倒
,
所以就直接快速駛離現場
,
肇事逃逸。
本來小轎車駕駛覺得是小擦撞無所謂
,
但後來發現車子開不太動
,
下車後才驚覺事態嚴重
,
所幸有目擊證人記下機車的車號。
小轎車駕駛對車輛的
”
不耐撞
”
也非常意外及生氣。
作者:
sharkwu
時間:
2007-5-23 06:47 AM
這在某些廠牌的擁護者看來
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他們會說這是車體救了主人
反正各說各話
我只知道這輩子我不會去買T牌的車...
根本是自殺機器...
作者:
五甲
時間:
2007-5-23 07:58 AM
作者:
sandoz1681
時間:
2007-5-23 08:35 AM
嗯.......T牌車現在爬上世界最大廠也賺的更多不是沒道理的.
訴求引擎輕快.省油....一定會犧牲很多東西.因為成本
現在油價攀升.也抓住消費者第一選定的需求..
在我的想法來說..
開了5-6年的車.沒被別車撞就是幸運了..
真被撞了...T牌甚至不厚實的車對駕駛人來說傷害更大..
當然..買國產車中.我還是會選剛性最紮實的車來保障我或是他人.
省油是能讓你一年省多少?能在合理耗油範圍內都不是問題...
安全和保障...是不能省的.
買車真要注意的是車子看不見的地方.而不是像諸多日系車重頭戲是放在內裝.影音...配備
當然.........我認為T牌的車也有它不錯的地方.只是一開始歐系和日系出發點就不同.也會影響
之後造車的差異了......
作者:
Odin
時間:
2007-5-23 08:35 AM
天阿...
小擦撞就這麼嚴重阿...
不過我想就我的想法啦,
這樣或許可以說明有些車在某些角度或力道之下的撞擊很容易造成車體的損傷,
小碰撞就要大修...
但是能不能證明車子的安全性或對車內人員保護性不佳...我想是值得商榷的...
另外提到第一起事件車主胸痛,推測可能是氣囊沒爆???
要是有繫安全帶,我想應該是不會撞到方向盤,我倒覺得是安全帶拉住的關係...甚至還要先屏除心理因素(如驚嚇緊張之類的...)造成的不舒服吧...
純個人想法,我也怕筆戰...
作者:
更年期殺手
時間:
2007-5-23 08:48 AM
板大很用心的一篇文章~希望所有車商能有感而發~~~~
的確~車子的安全性絕對比任何事情來的重要~雖然人家在說~機車人包鐵~汽車鐵包人~
但是往往就因為鐵包人而讓人真的讓鐵給包了~~~
車子不管與任何東西所造成的碰撞~~~第一接觸的不就是鈑金嗎~~
一塊1CM後的鐵板跟一塊10CM後的鐵板~我相信耐撞程度絕對是不一樣的~~
作者:
無限Focus
時間:
2007-5-23 08:48 AM
原帖由
sharkwu
於 2007-5-23 06:47 AM 發表
這在某些廠牌的擁護者看來
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他們會說這是車體救了主人
反正各說各話
我只知道這輩子我不會去買T牌的車...
根本是自殺機器...
+10000000~我這輩子應也不會去買T牌的車...
作者:
飛天
時間:
2007-5-23 08:58 AM
唉
前天還在u-car上面看到
說有配備車身穩定系統才是最安全的
福特是所有車系裡面唯一沒有此裝置的
所以安全有待加強...............
無言~~照他們這樣講全世界只要沒有裝車身穩定系統那就不安全?
強調日系車通通都有配置...............
作者:
p5850766
時間:
2007-5-23 09:17 AM
我跟T牌ㄉ車車撞過.......
我是靜止不動ㄉ對方車速大約只有40左右
直接撞上我ㄉ車頭.解果對方ㄉ車頭凹進去
連散熱片都撞到.我ㄉ車只有引擎蓋凹一點
保桿是壞了但沒仔細看還看不出有撞過.
作者:
kkk0912326
時間:
2007-5-23 09:23 AM
我最驚訝的是第二起車禍~~
小撞就可以轎車的車頭搞的這樣~~
真不知大撞後車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之前就常在想小弗為什麼車會比其他廠牌的車還重
這是有它一定的原因~~
現在看到T牌的車子如此~~
才想我應該是買對車了~~
作者:
kinetic
時間:
2007-5-23 09:30 AM
的確!
每個區域的造車理念的確不同 反映出來的車輛設定冶不會一樣!
就像日系車常常溝通的省油 但我們何時聽到雙B在比省油的?
不是說油耗不重要 而是說歐洲人認為安全更重要
反映在車身上 歐洲人開發更好的底盤 更精準的操控 以主動避免意外的產生
這就像大家普遍認為
日本車精緻(小地方細節作的很好 小車很厲害)
美國車舒服(懸吊軟軟坐起來很舒服 空間很大)
德國車務實(以人為本 注意性能以及安全 不會華而不實)
法國車浪漫(常常有一些天馬行空的創意-MEGEME的屁股.. 及配色)
義大利車狂野(聽聽ALFA的引擎聲 跟壞脾氣)
北歐車的安全(因為一年四季都在雪地 所以安全最重要)
歐洲車的產品利益為何
?
對消費者的價值在哪里?
日系車如
TOYOTA
訴求
VVTi
的省油性
日系車如
HONDA
強調
i-VTEC
的高性能
歐系車如
VW
溝通12年鍍鋅技術
好像每一家大廠 都會有一個主要的產品利益
若再仔細探究 這些產品利益 也真的跟其企業口號相呼應
TOYOTA
訴求
VVTi
的省油性──
Moving Forward (
未來嶄新動力-呼應豐田在能源技術的領先
)
HONDA
強調
i-VTEC
的高性能──
The Power Of Dreams (
本田技研的創辦精神
)
VW
溝通12年鍍鋅技術──源自對汽車的熱愛
我覺得福特可以走的是
SCS (Safety, Chassis, Steering)
頂級安全 紮實底盤 精準轉向
在安全面向上 FOCUS有NCAP的測試證據 加上全車系的
ABS+Air Bag
在底盤面向上 FOCUS有傲視群倫的ST車系
(FIESTA ST150 FOCUS ST MONDEO ST220)
在精準轉向上 FOCUS有歐洲媒體評價極高的 精準特質(若
Porsche
有前驅車 開起來大概就像
FOCUS
)
不知道透過醬的
SCS
訴求 是否能讓消費者知道 歐系福特的優點跟特質
就像大家能夠想到豐田想到省油 想到本田想到動力 一樣
久而久之 歐系福特的產品特性也才能烙印在消費者心中
四五年前 單打獨鬥的
VW
透過不斷強化的產品線到齊 "德國第一"的行銷做法 "柴油科技"的創新上市
造就了現今銷售佳績
希望我們的歐系陣線 也能建構出嶄新的福特 除了
SCS
之外 輔以
TDCi
的動力科技
讓歐洲人追求的單純駕馭感動也能傳佈到台灣!
作者:
waLy
時間:
2007-5-23 09:36 AM
+1....
永遠都不會買T!
作者:
randyho
時間:
2007-5-23 09:41 AM
以前買車時,某牌的業務跟我說:「不管是多安全的車,只要車速快,撞到還是一樣有事,重點是你要"命"還是要"車",我賣的車的車體會潰縮,會吸收撞擊力道,所以人會比較安全,而且又省油,一般歐系車鈑金很厚,撞擊力道會直接反應在駕駛身上,又不省油」。我本來是真的很能接收這樣的說法的,但
我要的是車沒什麼大事,人也平安不是更好
,所以最後就是選現在的牌子的車了。
作者:
CT9A
時間:
2007-5-23 12:11 PM
再次強調一下立場 小弟沒有特別要貶抑哪家車廠或褒揚哪家車廠
所以圖文之中都沒有強調車型或廠牌 也特別將比較明顯的廠徽處理掉了
但就如上面大大所說的 這或許是各國民族性的不同 造就各車系的不同的特色
文中的兩個個案先暫且不討論
單就"潰縮系統"來講 在市售車上大概只是在鈑件上預先設計好一些曲折點
當車輛受到撞擊時 這些曲折點會曲折 藉以吸收撞擊的力道
我們都知道 要彎折10mm厚的鐵鈑一定比彎折1mm厚的貼鈑所需的力道來的大
同樣的 彎折10mm厚的貼鈑能吸收的撞擊力道絕對比1mm的多很多
這是再簡單不過的物理常識 相信大家腦筋轉一下都可以理解這個道理
但常看到一些品牌的車款受到輕微撞擊後就慘不忍睹
此時業代就會拿潰縮系統來加以解釋 甚至還加以大作文章
倘若較單薄的車體鈑件跟較差的車身鋼性反而能因潰縮而保護駕駛及乘客的話
那雙b這些歐系車又何必把鈑件做的這麼厚來增加油耗???
法拉利或林寶堅尼這些超跑又何必去特別設計契型車體來分散撞擊力道???
記得s**b賣車的標語好像是 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其實日系車一直有在安全性方面努力的做改善跟加強也是大家有目共賭的
但在這方面比起歐美先進日系車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日本車廠本身似乎也從沒有否認這件事
許多安全性不足的問題也經常登上媒體版面
但不知道為什麼國產化的日系車在鋼性跟安全性都更差的前題之下
業代卻可以口若懸河的將自己的缺施解釋成優點
作者:
jinyen
時間:
2007-5-23 05:10 PM
深有同感,台灣的消費習慣和歐美是有非常大一段差異的
某些廠牌能夠創造出單一車型每個月接近甚至超過二仟台的銷售量
只能說他們真的抓住了台灣消費者的心
這沒有對與錯,而是價值觀與消費習慣的問題
能夠慶幸的是,至少福特沒有淪入這種消費習慣的戰爭
如果那天ford因為成本考量而減少鈑金的焊接點數或是鈑件厚度
真的只能多存點錢買進口車了
想到我先前的歐寶Corsa三門被十重噸卡車從正後方推撞再去撞前車
冷氣水箱、尾門以及前後保桿凹埳還有後窗破掉之外,二側後葉子板完好,車台亦無傷
我當下只覺得我真的需要安全性高的車
所以後來選擇了focus
作者:
jinyen
時間:
2007-5-23 05:20 PM
另外,
這裡
是ucar論壇裡討論熱列的文章,有關某歐系大廠的安全似乎也是問題重重。
歐系底盤夠穩是事實,但現今使用大量電子化配備的產品,似乎是電腦在開車...
我想我們都需要向裡面發起文章的版主學習,從搜集資料到完整記錄以及談判過程也學到很多,
我們不能再乎視自己的權益。
作者:
amokk
時間:
2007-5-23 05:36 PM
像我家的老VOLVO
在我剛學開車時,去撞到別人
結果他的車凹了
我的車看不出來有事
我哥開那台VOLVO
把人家撞到住院
也不過是下巴掉下來而已
有時還是得配服人家的安全性設計
作者:
lanster
時間:
2007-5-23 05:52 PM
自始至終..
好像是福特六合的問題吧..
小佛只是觀念套用下的犧牲品..
作者:
Eri3388
時間:
2007-5-23 07:38 PM
觀念可以被扭轉導正低
可是以台灣六和或者這麼說
台灣國產車商
要真正專注在車本身的專言與熱愛
應該不太可能
所以觀念就很難被改正~~~
作者:
CT9A
時間:
2007-5-23 09:07 PM
原帖由
jinyen
於 2007-5-23 05
PM 發表
另外,這裡是ucar論壇裡討論熱列的文章,有關某歐系大廠的安全似乎也是問題重重。
歐系底盤夠穩是事實,但現今使用大量電子化配備的產品,似乎是電腦在開車...
我想我們都需要向裡面發起文章的版主學習, ...
大大你提的似乎是個案
其實關於熄火這方面的事
只要你用google大神打入關鍵字就可以搜尋的到了
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 無論是日系還是歐系還是美系
通通都會有這樣的個案
這樣普遍發生在每個車廠都有的個案 討論的空間似乎就不大了
感覺似乎只是純機率問題 多與寡而已
這牽涉到的可能是電子化以及品管方面的問題
至於車廠服務態度嗎... 某些進口車廠代理商態度的確待改進
似乎仗著本身是唯一總代理 加上歐系品牌在亞洲的高貴及強勢
有些車商的售服態度實在是值得簡討
不過以上兩點都不在討論主題的範圍內
作者:
zzzzzz_6000
時間:
2007-5-23 10:00 PM
就說T牌的車車不能買,老師說的話都沒在聽~
不教了~下課~
作者:
jinyen
時間:
2007-5-24 09:22 AM
原帖由
CT9A
於 2007-5-23 09
PM 發表
大大你提的似乎是個案
其實關於熄火這方面的事
只要你用google大神打入關鍵字就可以搜尋的到了
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 無論是日系還是歐系還是美系
通通都會有這樣的個案
這樣普遍發生在每個車廠都有的個 ...
謝謝!
其實只是覺得現今講究電子化配備的汽車商品事實上和日常駕車安全也是習習相關;而不再只是底盤以及鈑件的安全堅固程度。
作者:
陸軍中校
時間:
2007-6-6 12:20 PM
我為什麼買FOCUS這麼重又這麼耗油的車?
就是因為我之前是開德國的OPEL,
出了一個很大的車禍,
車車打滑一圈又側翻撞上隧道,
結果我還能開門走出來,
從鬼門關前走一遭回來,
就知道車子的省油性絕對不會比生命重要,
所以我選擇FOCUS
作者:
Ben.chung
時間:
2007-6-6 02:30 PM
說真的放眼望去 . 跟小佛
同等級的國產車
沒有一部安全性比他好的 . 所以我選小佛除了外型是一大考量 . 再來就屬安全性讓我毫不考慮的選擇他了 !
作者:
945
時間:
2007-6-6 05:29 PM
我不知道我這樣的看法對不對
在國外..以汽車大國美國為例
不論進口車還是國產車
都必須通過國家的許多安全測試
比方說在同樣速度下的撞擊..必須達到一定的安全標準
而這樣的標準與要求
在同款式的車子來到台灣製造後
不知道是不是有被延續?
往另一個方向思考
或許問題並不出在國外的車廠(不論日系還是美歐系)
問題是國內車廠願不願意投入同樣的成本在看不到的安全上?
也或者..民眾願不願意花錢在這方面?
我想以今天的科技來說
車廠在安全設計上
已經比過去進步許多
過去大家認為的板金厚度與硬度是安全的唯一代表性
以今日的觀點來看可能已經有更好的方法
又輕又薄又兼顧安全
不是不可能..想想F1就可知道
問題可能又是出在成本
所以..個人認為
國內的汽車環境並不能代表一切
確實每一家車廠的訴求都會有自己的風格
但是很多安全的顧慮在國外其實都是基本配備
只可惜...一但國產化以後..可能就輕易被犧牲了
不論是T牌或是H牌
能夠在世界上擊敗許多車廠絕非偶然
我想在美國與歐洲不論是國家標準或是消費者意識
對安全的要求應該不會比台灣來的低
而在這樣的競爭下能夠佔有一席之地
表示品質一定有一定的水準
或許國內車子的安全性差異的問題不在於品牌
而是國內法規與消費者對車商的要求吧
作者:
木頭
時間:
2007-6-6 05:38 PM
作者:
jackie
時間:
2007-6-10 05:36 PM
應該這麼說吧......
看你是要錢還是要命囉!!
小佛的話...有命的機會比較大一些!!!
就像保險,用不到的時候覺得賠了.....
用到了...才知道它的好!!!(不過還是用不到的好!!!)
作者:
Cs-hu
時間:
2007-6-10 06:26 PM
很早以前就有這種感覺
國產車的型錄只會"形容"
有多豪華的DVD 真皮座椅,有多漂亮的"燈泡"
再提一下"選配"的氣曩,ABS TCS
至於偷掉的氣曩,ESP AFS 不敢提
其他就沒有了
但是他不會告訴你
3.0的車身如 CamXX AcorXX 因稅金問題
用一顆超小的2.0引擎,應該是全世界最小的配置, 造成扭力不足
而3.0以上又太貴,買的人少
好車配上20年前的科技.....四速自排
RX8 Subaru LegXXX 這些車空有好的底盤及馬力
但是四速自排會嚴重拖累整輛車
一點用都沒有
現在還有國產車拿舊的底盤來出新車
NisXXX 青X 2.0 中型房車級距
後輪軸居然是10年前歐洲車常用的拖曳臂懸吊,現在已經沒有車廠
再中型房車用拖曳臂,幾乎都改成多連桿.......可見拿淘汰底盤新裝一斑
後輪剎車還用鼓煞.........高速下或連續彎路可能就..........
不如買March 還來的有價值
所以選擇小 ST 作為"心愛的對象"
貴是貴,但是紮實的路感,強悍的引擎........有值得啦!
作者:
CT9A
時間:
2007-6-11 12:52 PM
原帖由
Cs-hu
於 2007-6-10 06
PM 發表
很早以前就有這種感覺
國產車的型錄只會"形容"
有多豪華的DVD 真皮座椅,有多漂亮的"燈泡"
再提一下"選配"的氣曩,ABS TCS
至於偷掉的氣曩,ESP AFS 不敢提
其他就沒有了
...
客關來講 舊車新賣在國產車市不稀奇吧
以前crv就是用舊雅哥的底盤 大家都知道
新crv就不得而知了
a/t 跟 323 系列也是十幾年的老系統換殼
其實大家都差不多
安全性嗎
小弟昨天回轉不小心被兩光沒看到我的機車騎士給a到
最後是小吵了幾句各自離開
我的車上有他的輪胎膠痕 自己怎麼弄都弄不掉 去美容才弄掉
但是鈑金一點事都沒有
滿慶幸有驚無險 也很慶幸選小佛是正確的選擇
作者:
jjmi
時間:
2007-6-11 01:15 PM
我們家現在都叫它裝甲車
當初選車時,真是經過一場場辯論大會!
最後安全性勝出(聽老婆言大富貴)
雖然油耗還在努力中,但focus已是我們家出門的堅強保護!很喜歡出動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