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小發柴] 關於最近流行改進氣管路 [列印本頁]
作者:
bird_dancy 時間: 2009-9-14 08:52 PM 標題: 關於最近流行改進氣管路
小發柴版最近突然流行起改或換進氣管路以及加裝渦輪增壓錶等等... 小弟雞婆一下提供一些可能大家都知道的知識好了, 希望大家在花錢時能先有概念你的錢花在哪...
【高剛性進氣管】
(1) 金屬管 (或高剛性管) 的功能跟煞車的金屬油管差不多意思, 主要是減少 turbo 出口段到氣缸進氣閥門之間任何可能有增壓膨脹 (吹氣球) 的現象, 它只是讓壓力提升速度較快些, 並不會增加最大壓力; 套句有改金屬油管的車友的說法 "只是讓反應更線性一點", 所以不要希望它能提升系統最大壓力值
(2) 束帶管的想法跟金屬管相同, 只是做法不同, 原則上只要能在合理工作壓力內提供更好的管壁剛性, 就可以說它是有用的
(3) 原廠歹駛管目前沒有任何分析談到它在管路封閉測試中, 急速增壓到指定壓力所需耗費的時間跟 (1), (2) 兩種管子的差異為何, 所以目前有的改裝效果評測推論應多屬於個人主觀感覺
(4) 改成高剛性管後, 管路在昇壓過程中的 buffer 會變少, 這對管路中未換成高剛性的組件會形成比原來更大的瞬壓變化承受; 雖然一般來說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不過改進氣仍應隨時注意管路中最弱的點在哪
【加裝增壓錶】
(5) 埋 sensor 的點是個問題, 埋什麼點, 量測的意義是什麼要先確認; 其次, 注意 sensor 區的溫度, sensor 一般是壓電元件 (除非你裝機械式增壓錶), 能耐多少溫度要查一下, 況且長期高溫對電子元件壽命不好
(6) 鑽孔加工要小心, 比較建議是金屬管預留孔/座的作法, 高剛性塑料管或軟性管不建議鑽孔加工, 在高壓時可能會形成結構上的一個弱點 (突破點), 應換成金屬管較好
(7) 離 EGR 管要注意距離, EGR 會帶來高溫廢氣以及大量碳粒; 如果一定要離 EGR 近, 就注意週期保養, 定期清潔/檢測 sensor 準度 (如果你會測的話)
(8) 錶頭規格要確定好, 報值準確度建議找 OBD2 監控錶作一次對照測試, 千萬不要裝了錶, 看半天其都一直在看一個不正確的資訊
(9) 個人認為量測點抓在離進氣閥門近的地方較佳, 因為報值最接近進氣閥的壓力, 不過這要看每個人想法, 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 知道自己在量測什麼就好
以上大多是早期小弟想裝增壓錶跟版上許多大大們研究的結果, 再彙整最近大家的資訊... 改東西很怕為改而改, 或是不知道為什麼而改, 更怕改了之後到底有沒有效也不知道... 先瞭解原理, 再瞭解作法, 最後可以推估成本並判定 C/P 值如何, 也許會較為客觀些, 大家參考看看~
作者:
超哈小發柴 時間: 2009-9-14 08:55 PM
授教了....謝謝分享
作者:
戴奧辛 時間: 2009-9-14 09:12 PM
知識與見解,多吸多健康
再請教鳥大,intercooler 改加大(撞風面積)丶改加厚(體積厚度),各有何差異與效用?
作者:
frank059 時間: 2009-9-14 09:14 PM
感恩
真是讓我受益良多
作者:
jrchen17 時間: 2009-9-14 09:26 PM
感謝Bird大的專業分享...
我也想了解加大intercooler的效用~(因為想改...
)
作者:
bolunamiwa 時間: 2009-9-14 09:52 PM
戴奧辛 發表:
知識與見解,多吸多健康
再請教鳥大,intercooler 改加大(撞風面積)丶改加厚(體積厚度),各有何差異與效用?
加大intercooler會使進氣冷卻效果增加,但進氣速度變緩,lag也會相對增加,選適中的比較重要
作者:
被海放王~海放~ 時間: 2009-9-14 09:59 PM
簡單的說~~
渦輪沒加大的話~~
中冷器實在沒必要加大增厚喔~~
lag次數會增多喔~~
管路加大或增長就很夠用囉~~
作者:
turnerno22000 時間: 2009-9-14 10:06 PM
又長知識
又長見聞
感恩
作者:
dragon0266 時間: 2009-9-14 10:08 PM
個人認為柴油車是利用高壓產生高溫來引燃的
進氣溫度太低可能會產生反效果
作者:
阿浩 時間: 2009-9-14 10:26 PM
長知識了
量測點還真是搞不定~
作者:
李阿昆 時間: 2009-9-14 10:42 PM
bird_dancy 發表:
小發柴版最近突然流行起改或換進氣管路以及 ...
受益良多
作者:
bird_dancy 時間: 2009-9-14 10:44 PM
intercooler 就是一個熱交換器, 加大其散熱表面積確實有助於散熱... 進氣冷卻主要是為了加大空氣密度, 提以高單位容積中的空氣分子數, 也可以大略說成提升單位容積中的含氧量... 但以一般的行車狀態來說, 熱平衡最多就是降到撞風空氣溫度, 不可能更低, 所以大致上應該都還可以接受才是 (總不可能氣溫 25 度的天氣, 因為 intercooler 太猛, 把進氣溫降到只剩 3 度吧? 再低也只是降成 25 度左右...) 只要在不影響點火的情況下, 加強冷卻進氣並沒有什麼壞處, 冷的空氣也是引擎冷卻的來源之一, 只要不要太極端就可以...
就我在監控錶上看過的進氣溫, 大約是攝氏 +6 度左右, 而儀表報車外氣溫則在攝氏 +4 度上下, 這種情況還是可以點燃柴油, 不過那是行車中數據, 畢竟氣缸頭是熱的; 如果是在武嶺停放一晚, 我不知道在結冰溫度附近, 冷車發動會不會很困難...
其實若車子本身沒有發現仍何可能導因於進氣熱度的問題, 應該不必改 intercooler, 除非是連續幾十分鐘以上持續高增壓重操, 那我比較不敢講... 建議依實際需求來衡量... 我個人平常盛夏開車, OBD2 進氣溫報數也還沒注意到有超過 40 度以上... 大太陽下停車太久也沒什麼風算例外, 只要車子開起來撞風後, 多半可以降到比氣溫高個 2~3 度左右, 算是冷卻效率還不差... 因為即使是 NA 引擎, 吃進去的空氣溫也只是跟外面空氣溫一樣而已, 加上柴油排溫不高, 對渦輪來說也還 OK...
我不記得馬恰有沒有在中冷上噴氮化硼, 各位可以去找找老文章看看...
作者:
bird_dancy 時間: 2009-9-14 10:51 PM
阿浩 發表:

長知識了
量測點還真是搞不定~
補一張以前我發過的老圖給你參考, 不過圖上有個地方寫 "電子油門", 已證實那是錯的, 當時對柴油引擎知識仍不夠充分我才會誤解 throttle 的作用... 量測點就自己選吧~

作者:
麥仔茶 時間: 2009-9-14 10:52 PM
從一開始就裝上了信安管路.後來看到又可以用束帶去束.剛開始覺得花了冤枉錢.但是到後來看到當初推廣束帶的車友又去訂購下面的金屬管
.真的很傻眼...是進一步了解了其中的道理了嘛.為什麼到後來又自打嘴巴...我裝管路到現在也沒有任何的問題.看到今天開版的大大打的文章更讓我確確實實的知道我裝對了東西.
以上是個人這陣子的爬文感想.文字上如有冒犯請見諒
作者:
bolunamiwa 時間: 2009-9-14 10:56 PM
請教一下鳥大,進氣管徑比較小,產生的壓力反應上升會更快?
作者:
被海放王~海放~ 時間: 2009-9-14 11:06 PM
麥仔茶 發表:
從一開始就裝上了信安管路.後來看到又可以用 ...
他有訂購~~
但沒裝喔~~
被進口版的殺去了~~

作者:
z8ii 時間: 2009-9-14 11:11 PM
被海放王~海放~ 發表:
他有訂購~~
但沒裝喔~~
被 ...
跟我討論過ㄉ人
我都有說過.......
下面換金屬管最好
如果不要花大錢就用束代
我連現在都還是用束帶
因為我還沒錢換..
當然有人要換的話我也沒說不好喔
作者:
apaul 時間: 2009-9-14 11:19 PM
麥仔茶 發表:
從一開始就裝上了信安管路.後來看到又可以用 ...
我是覺得沒到自打嘴巴的程度吧,產品C/P值高,就會有人買,認同產品的人就會去買 ,沒有極端的好不好,好與不好在個人心中
束帶是一個方法,好駛管是一個方法,專業改裝管路是個方法,只要認同,它就是好的~~
作者:
bird_dancy 時間: 2009-9-14 11:30 PM
從一開始就裝上了信安管路.後來看到又可以用束帶去束.剛開始覺得花了冤枉錢.但是到後來看到當初推廣束帶的車友又去訂購下面的金屬管 .真的很傻眼...是進一步了解了其中的道理了嘛.為什麼到後來又自打嘴巴...我裝管路到現在也沒有任何的問題.看到今天開版的大大打的文章更讓我確確實實的知道我裝對了東西. 以上是個人這陣子的爬文感想.文字上如有冒犯請見諒
這件事個人覺得您可以不必結論下太快, 因為大家都沒有數據, 而且我也不是物理系的, 我不見得就全對啊~
這麼說吧, 大家都不知道原廠管的膨脹率跟升壓時間關係圖, 大家只是憑一種經驗或直覺在改, 所以在無客觀量測的基礎上, 大家都沒什麼好說誰一定對或不對; 若今天有人經過測試, 證明了原廠管膨脹率在原廠壓力範圍內其實也夠低了, 低到不值得花很多錢跟工夫去加強它, 那我們是否可以下結論說全部有改的人都花了冤枉錢或白費時間呢? anyway, 沒數據, 就無法很客觀評斷, 這是根本問題... 就我所知地, 裝束帶管的車友最初有他們的考量, 其實他們也明白就一般來說, 金屬管剛性是會比束帶好一點, 只是最近出現了一個新選擇, 我認為在成本相對不高的情況下, 這或許是他們改變選擇的原因...
請教一下鳥大,進氣管徑比較小,產生的壓力反應上升會更快?
若不談管的材質, 我會回答 no. 如果今天我用的是橡皮管, 管徑截面積只有原廠管的 1/2, 你不會因為這樣子就可以快速提升壓力為原來的 2 倍, 因為管子會變氣球脹起來, 在吹脹的過程中, 壓力是無法拉到目標壓力的, 唯有膨脹停止, 達到管子緊繃無法再脹大的界限, 目標壓力才有可能達到... 男生通常都會明白這一點的!
再回來談細徑金屬管, 產生壓力反應會快一點, 那是指渦輪出口到細管入口段升壓會快起來, 但細管出口處若再度把管徑放大 (例如一分四構造), 反而變成又降壓回去, 最後就沒什麼不同... 你可以推到極限去想, 如果你裝的管子管徑只有 1mm 甚至無限逼近 0mm, 管子剛性無敵大, 瞬壓拉上去會發生什麼事? 應該是渦輪出氣口會炸開或持續高熱, 並造成渦輪傷害...
這很好玩, 可以慢慢扯到可壓縮流體在管路中的行為特質, 甚至會扯到等長歧管問題哦...
作者:
Dale 時間: 2009-9-14 11:32 PM
bird_dancy 發表:
補一張以前我發過的老圖給你參考, 不過 ...
鳥大,
關於你提到電子節氣閥(電子油門)證實是錯誤的
你的意思是~電子節氣閥跟電子油門之間是沒有關係的嗎??
我是算進化比較晚
第一次開到電子油門的東西
以前汽油車都是油門踏板透過鋼索來開啟節氣門裡的蝴蝶閥
我一直以為現在的電子油門只是變成是透過電子訊號來控制節氣閥開度
還是TDCI節氣閥發動後是全開??電子油門訊號單純是通知ECU去控制噴油??
作者:
李阿昆 時間: 2009-9-14 11:42 PM
bird_dancy 發表:
這件事個人覺得您可以不必結論下太快, 因 ...
好深奧喔~~~~~
作者:
戴奧辛 時間: 2009-9-14 11:43 PM
Dale 發表:
還是TDCI節氣閥發動後是全開??電子油門訊號單純是通知ECU去控制噴油??
我曾聽過原廠技師提過,TDCi 的節氣門只有開和關,這2個動作而已
功能是... 熄火時是節氣門"關",啓動時是節氣門"開",是利用進氣來控制啓動和熄火
不知道是否正確
作者:
bird_dancy 時間: 2009-9-14 11:53 PM
關於你提到電子節氣閥(電子油門)證實是錯誤的
你的意思是~電子節氣閥跟電子油門之間是沒有關係的嗎??
就柴油車來說, 是沒關係, 電子節氣門反而跟你的車鑰匙較有關係... 車鑰匙關引擎時, ECU 會把節氣門拉起來, 讓引擎吸不到氣, 同時停止供油噴射; 只是有時啟閉 timing 沒控制準, 剛好最後一發點火還是引爆了, 就造成熄火抖動, 甚至在安靜的地下停車場, 這爆震會帶一點點輕微的敲缸聲...
以前汽油車都是油門踏板透過鋼索來開啟節氣門裡的蝴蝶閥
我一直以為現在的電子油門只是變成是透過電子訊號來控制節氣閥開度
在汽油車來說, 這是對的, 而且在汽油車中, 開度很重要, 是引擎轉速控制的基礎... 柴油車控制轉速靠的是噴油的量跟持續時間~
還是TDCI節氣閥發動後是全開??電子油門訊號單純是通知ECU去控制噴油??
這句話是對的, 柴油車節氣門恆時全開, 除了熄火的那一瞬間, 熄完火, 它就又會回歸常開狀態, 而且開度不重要, 只有全開跟全關兩個狀態. 所以柴油車的節氣門, 相對汽油車來說, 可以說是相對粗糙些的東西...
我曾聽過原廠技師提過,TDCi 的節氣門只有開和關,這2個動作而已
功能是... 熄火時是節氣門"關",啓動時是節氣門"開",是利用進氣來控制啓動和熄火
不知道是否正確
嗯, 正確
作者:
李阿昆 時間: 2009-9-14 11:54 PM
其實他們也明白就一般來說, 金屬管剛性是會比束帶好一點, 只是最近出現了一個新選擇, 我認為在成本相對不高的情況下, 這或許是他們改變選擇的原因...
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作者:
戴奧辛 時間: 2009-9-15 12:13 AM
李阿昆 發表:
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便宜當然有好貨,改裝部品的品質丶安全問題丶保固丶責任... 等都是缺一不可
作者:
bird_dancy 時間: 2009-9-15 12:28 AM
戴奧辛 發表:
便宜當然有好貨,改裝部品的品質È ...
嗯, 主要就是建議大家先把渦輪增壓系統的進氣研究透徹些, 再來看看改裝的理論基礎是否合理, 進而再研究數據 (如果有的話); 當然了, 量測也有量測誤差, 這都要包含一起考量... 價錢問題, 這很主觀, 每個人看法不同, 就不多談; 不過倒是可以以我在電子業的看法來 share 給大家:
1. 初期產品往往很貴, 主要是為了快速攤掉研發成本以及開模及試誤成本
2. 初期產品往往不敢開大量生產, 因為市場還不夠確定, 這也是間接造成初期產品貴的原因
3. 買初期產品定價, 端看市場需求強度, 這個強度能持續多久, 量又有多少, 會影響後續價格以及生產意願
4. 初期產品定價高, 有時只是在測試市場水溫, 要不要 agree 這樣的價格, 廠商多半不是看個人想法, 而是看整個市場的反應
如果以我個人來說, 我若要換管, 主要原因一定是為了裝錶, 而不是提升壓力 (因為物理上我認為這對升壓並沒有什麼作用, 最多是升壓過程可以變短一些, 遲滯現象會減輕一點)... 但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動機, 只是動機最好能有理論作為依據, 比較不會說自己的決定也沒有充份的決策基礎
作者:
Ben.chung 時間: 2009-9-15 12:30 AM
感謝分享 . 做筆記中 ... 
作者:
Dale 時間: 2009-9-15 12:38 AM
鳥大,
你可以將現在未換管前的壓力值記錄下來
然後再去換管
再將換裝後的壓力值紀錄下來
就很清楚的知道差異如何啦
作者:
bird_dancy 時間: 2009-9-15 12:54 AM
Dale 發表:
鳥大,
你可以將現在未換管前的壓力值記 ...
是可以沒錯, 但我自認以我的駕駛性格來看, 可能看不出差異, 目前對我來說原廠管是夠用的, 動力也足夠應付我的需求, 我的建議是醬子, 如果 Benson 大看得到, 也不妨找廠商研究一下:
1. 好駛管如果有要研發一分四前段的這部分, 建議預留個增壓錶接口, 並提供鎖死密閉螺栓
2. 好駛管的增壓錶接口設計最好能夠容易清積碳及附著污垢, EGR 回流會帶一堆碳灰進來
3. 設計並規劃 SOP 以便直上增壓錶, 並搭配 OBD2 作增壓值校正或檢測...
至於改善增壓反應這件事, 個人建議可以測 4 檔放怠速 (約 1000rpm) 滑行時, 然後一口氣油門一拜, 去測拉到 2500 轉要花多少時間, 當然了, 改裝前就要先測幾次, 留下數據, 再跟改裝後測試數據相比, 才知道是否拉轉時間變短了. 每一台車特性不太一樣, 胎壓, 重量, ECU, 晶片... 建議不要跟別車比, 而是自己的車在改裝前跟改裝後去比, 重點在比出拉轉反應是否加速了...
至於我個人, 我只對快速反應的指針式增壓錶有興趣, 但我對急加速需求並不太大就是, 這車子比我還兇, 大概夠用了...

作者:
abfish50 時間: 2009-9-15 10:00 AM
增知識 長見聞
推推推

作者:
z8ii 時間: 2009-9-15 10:41 AM
Dale 發表:
鳥大,
你可以將現在未換管前的壓力值記 ...
應該都沒差
原廠一樣是1.4多....沒改晶片
改晶片ㄉ大約1.8~2......加大增壓值ㄉ
管路只會讓車子好開
外掛的晶片也是1.4多.....因為是瞬間加大供油
作者:
李阿昆 時間: 2009-9-15 11:05 AM
個人建議可以測 4 檔放怠速 (約 1000rpm) 滑行時, 然後一口氣油門一拜, 去測拉到 2500 轉要花多少時間,
請問一下針對上述測試方法 鳥大的建議從四檔拉轉 主要的考慮點是什麼?
作者:
阿柴.. 時間: 2009-9-15 11:12 AM
李阿昆 發表:
請問一下針對上述測試方法 鳥大的建議從四檔拉轉 主要的考慮點是什麼?
油門反應速度
作者:
李阿昆 時間: 2009-9-15 11:23 AM
阿柴.. 發表:
油門反應速度
為何建議四檔而不用三檔或五檔?
作者:
bird_dancy 時間: 2009-9-15 12:05 PM
(1) 請問一下針對上述測試方法 鳥大的建議從四檔拉轉 主要的考慮點是什麼?
(2) 油門反應速度...
(3) 為何建議四檔而不用三檔或五檔?
For (1) and (2), 這是針對 "硬管子在加速反應上更好" 的假設作實驗; 它的理論基礎是: 如果管子不會有吹氣球效應, 那麼理論上管子內壓力提升所花的時間就會比較短, 系統就會在更短時間內達到期望壓力值 (例如原本要花 1.5 秒才拉到 2.5 bar, 改了管子只要花 0.8 秒就拉上 2.5bar, 反應速度快了一倍), 進氣壓力上升快, 供油系統就可以更快地搭配, 噴出更多的油來燒, 讓加速變更快... 所以這個測試, 簡單說就是在測拉轉會不會變快一點...
For (3), 原廠三檔加速就很快了, 可能不容易比出差異; 五檔應該也可以, 但五檔之後就是超比檔了, 怕引擎反應會因為齒輪比而被微弱化, 所以我挑四檔, 不過這也不是一定對, 在測不出差異時, 換換不同的檔位來拉是一種作法... 六檔被微弱化的情況更明顯, 但六檔 2000rpm 以上重拖時, 油門踩到底有機會把超增壓踩出來, 倒是另一個測試壓力的方式...
在馬力機上拉跟實地去拉都是可以的, 能互為佐證更好. 不過上述的實驗比較像 integration test, 其實個別把管子拆下來做 unit test 就可以了, 只是 unit test 需要治具跟必要的量測工具, 這可能未必比 integration test 好做...

作者:
Keith 時間: 2009-9-15 03:43 PM
很棒的資訊,謝謝分享 
作者:
WRC 時間: 2009-9-15 10:37 PM
感謝鳥大專業的分享
可以請鳥大pm聯絡電話給我嗎
好駛管一事需專業車友的指導
1. 好駛管如果有要研發一分四前段的這部分, 建議預留個增壓錶接口, 並提供鎖死密閉螺栓
2. 好駛管的增壓錶接口設計最好能夠容易清積碳及附著污垢, EGR 回流會帶一堆碳灰進來
3. 設計並規劃 SOP 以便直上增壓錶, 並搭配 OBD2 作增壓值校正或檢測...
作者:
spot 時間: 2009-9-16 12:04 AM
bird_dancy 發表:
這件事個人覺得您可以不必結論下太快, 因 ...
鳥大您的分析真精闢,想請教一下假設管子有漏氣的現象,那麼直接反應出來的會是什麼樣的狀況?
作者:
Dale 時間: 2009-9-16 12:14 AM
spot 發表:
鳥大您的分析真精闢,想請教一下假設管 ...
增壓值會打不上來
你會感覺車很軟
所以增壓表連接SENSOR的軟管材質也蠻重要的
因為擺放在引擎室長期高溫的狀態下
有外掛SENSOR或改裝管路
就真的要多花時間檢查
再好的技師安裝
也很難確保100%束環的地方不會漏
束環的品質也是有差的
有些會容易咬肉

長時間下來矽膠的地方就有可能會漏
強化矽膠或許不會有這疑慮
如果能裝上他版的那種防爆歐式管束
狀況應該會改善一些
承受的扭力跟壓力也較高
不過單價不便宜~~Y拍也有人在賣
作者:
rossi-zoo 時間: 2009-9-16 05:00 PM
WRC 發表:
感謝鳥大專業的分享
可以請鳥大pm聯絡電 ...
好駛管如果有要研發一分四前段的這部分
請問一分四是什麼意思? 是指4個管子 結合成一隻管嗎? 那不就代表要用5個矽膠環
作者:
bird_dancy 時間: 2009-9-16 10:42 PM
1. 好駛管如果有要研發一分四前段的這部分, 建議預留個增壓錶接口, 並提供鎖死密閉螺栓
2. 好駛管的增壓錶接口設計最好能夠容易清積碳及附著污垢, EGR 回流會帶一堆碳灰進來
3. 設計並規劃 SOP 以便直上增壓錶, 並搭配 OBD2 作增壓值校正或檢測...
For 1. 主要是針對暫時不想上增壓錶, 或單純只是想換管的車友...
For 2. 這個看之前有車友換過節氣門就知道了, 那一帶很髒
For 3. 設計 SOP 主要是針對對車子認識較不多的車友, 讓他們有一個作業指導, 確定裝好後, 增壓值報出來是合理的, 不然就變成裝爽的了 (對我來說, 增壓錶除了看起來很爽, 它還有協助 debug 功能, 可以看出進氣系統工作是否正常)想請教一下假設管子有漏氣的現象,那麼直接反應出來的會是什麼樣的狀況?
嗯, Dale 大有提了, 車子會軟軟的... 但基於工程師的量化習慣, 我會建議換管前先用 OBD2 測一次壓力, 把數值記錄下來 (最好挑那種能 log 數值, 轉成曲線圖的, 我以前有 survey 過一家有, 在桃園...), 換管後再去比較, 確定壓力仍然合理請問一分四是什麼意思? 是指4個管子 結合成一隻管嗎? 那不就代表要用5個矽膠環
哦, 我只是指一支大管分成四支小管餵進 4 個缸的那個分支結構, 並不是指那兒也要換成高剛性管... 當然換了也是不錯, 但問題在於那兒不好換, 管子較特殊, 不好加工, 我想一般沒有數據的仿造, 製成品的誤差會蠻大的, 較不妥...

作者:
parcy81 時間: 2009-9-17 12:41 PM
bird_dancy 發表:
For 1. 主要是針對暫時不想上增壓錶, 或單 ...
鳥大~~請教一下,如果原廠塑膠管內有油~~~多少才是正常?
汽油渦輪與柴油渦輪不同嗎?
作者:
bird_dancy 時間: 2009-9-17 06:44 PM
parcy81 發表:
鳥大~~請教一下,如果原廠塑膠管內有油~~~多少才是正常?
汽油渦輪與柴油渦輪不同嗎?
汽油跟柴油油的渦輪沒太大不同, 除了汽油有急速洩壓的需要 (柴油沒必要) 外, 大致上沒什麼太大差異...
理想上是不該有油的, 也不該有碳灰... 有油的話, 多是機油高溫油氣在管壁上凝結累積出來的, 來源可能是 (1) 渦輪高溫把某些漏出來的機油燒成油煙灌到進氣管路; 或者 (2) 由 EGR 廢氣回收帶進來.
對於 (1), 可以拆中冷的進/出口端檢查看看, 如果中冷進出口端有油黏著, 那就是渦輪灌進來的; 對於 (2), 那就是 EGR 管接入進氣管的那一帶拆起來看看是否油黏了一堆... (因為高溫油氣打進進氣管路一分四處, 會因為該區域溫度快速下降使油開始凝結) 兩種可能都應該檢查~ 而對於 EGR 會帶進油氣, 其實就表示引擎吃機油...
我在想的另一個來源是曲軸箱吹漏氣回收, 因為活塞往復運動時, 在活塞進氣時, 等於是把曲軸箱中的空氣擠出去, 如果曲軸箱不開孔讓空氣逃出, 那麼進氣就會有阻力, 而曲軸箱大家也知道都是泡在機油中的, 所以那兒的油氣很濃, 只是我並不知道 TDCi 引擎的曲軸箱逃氣設計是把氣引到哪兒去, 作了什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