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ST LINE] 《ST-Line性能情報誌》避震器測試7‧TOKICO避震器,小格頭小試 [列印本頁]
作者:
我愛小佛 時間: 2007-9-13 07:01 PM 標題: 《ST-Line性能情報誌》避震器測試7‧TOKICO避震器,小格頭小試
寫在文前:
1、TOKICO避震器,軟硬可調,高低不可調。
2、H&R短彈簧。
3、搭載七代雅哥3.0。
********************************************************
一個無聊的下午,為了想再多挑挑避震器,因此在網路閒晃著,
心底想著:我的原廠避震器在山路上的表現最多就是如此了,該
軟的一點也沒少,該硬的完全硬不起來......唉 !樂趣就只剩需
不斷修正指向,急彎反打....這、這、這算是高度刺激的手腳靈
活訓練嗎?
Y 拍上「TOKICO」避震器「軟可媲美美國大車,硬可下場比賽」
×××甩尾冠軍車隊×××指名使用,嘿、嘿 !聳動的標題總是容易
引起注意,撥個電話瞭解一下也好,想不到這並非店家,而是總
代理,這倒好了,什麼也不用多說,吳經理直接一口答應約星期
日傍晚試車吧 !
星期日傍晚,石碇休息站,一輛金色雅哥,「TOKICO」貼紙塗裝
心裡正想著不是FOCUS搭載,心得會不會非常有限。直接碰面打了
聲招呼,上路來到今天的重頭戲「小格頭」...........。
T:吳經理您好。
吳:您好。
T:讓你大老遠的來石碇試車,真的太麻煩你了。
吳:不會啦 !這新東西,沒啥知名度,你願意試一下,來石碇不算遠啦 !
T:這品牌是 ??
吳:今年二月份我才代理進來的,日本品牌,但我出貨是由美國總代理出
貨,先前台灣見到的大都是白筒,也就是原廠交換式樣,談不上性能,現
在我拿的都是紅筒,競技式樣,比較能夠符合台灣改裝市場的需求。
T:這我看來,類似KONI 1130,真的適合山路需求嗎 ?
吳:這跑山路、跑TIS我是真的不知道夠不夠用,但阻尼可調,待會兒就試
試夠不夠硬吧 !
T:我心裡有底了,道路加強版吧 !
吳:嗯 !我現在設定是,紅筒筒身,H&R短彈簧,阻尼無段可調,最軟到最硬
可以轉8圈,目前前面是調最硬後倒轉1又1/4,後面是最硬倒轉2圈。
T:這樣算硬的囉 !
吳。嗯 !硬中帶點Q,等會你開我調最硬給你試一下,最軟也試一下。
沒有激呸、狂奔,小小試試.........
上路後直接往小格頭開,假日人車不少,在還未過小橋前的路段,速度就如同
平日開車般,說真的,談不上有任何行路不適的感覺,215/50/17的胎原先就較
為舒適取向,避震器的反應是經過上下起伏路面時,就是貼著路面上下,晃也
沒晃,轉彎急一些,我坐在副駕位置上已經明顯感到側傾仰制的很好,但還是
有一點,一般日常駕車,這樣的感覺真的不錯,側傾造成避震器壓、伸的動作
就是柔柔的,車重1.7噸的雅哥,似乎還沒施予避震器太大的壓力。
路途中間,我們把避震器前、後皆調成最硬,此時換我駕車.......
T:用這避震器參加TIS的比賽,我想不夠用吧 !
吳:可是國外的參賽車就是搭載這組避震器的。
吳:不過台灣的山路、賽道都是小而急的彎,你先試試吧 !不行也就直接跟我說,
別客氣,胎是T1R,你要注意點哦。
T:嗯 !我會小心開。
一上路,大直線,排氣量3000 C.C帶來的動力真的飽滿,很快的時速已達60km/h,
用力踩下剎車,隨即再加速、剎車,連續兩次的動作給我的感覺是抬頭、點頭的動
作,非常的輕微,放在後座的包包,因剎車慣性往前摔了下來,人向前傾時,已感
受到安全帶的束縛,車頭的反應是慣性向前大過於向下,起步加速則是貼背感大過
前輪抬起、後輪下沈。稍稍把剛才想法熟記後,我定速50km/h做磨胎動作,「靠腰」
這車可能是真的太重了吧 !慢一拍的指向,轉向左、扯向右,車的動作完全沒跟上,
連續兩、三下皆是如此,非得是轉左後定一下方向盤,車頭指過來了,拉向右定一下方
向盤,車頭回向右了,這反應確實是有點慢,車太重也是原因,胎也是原因,避震器
也要負起責任,來到了左U型彎,時速60km/h,側傾一樣是不明顯,下一個右彎我就
不收油的直接進彎,這回側傾就明顯了,胎小小抗議了一下,重的車頭沒沈,倒是輕的
車尾軟了一下,不過這不在日常用車範圍,這組避震器至此列入家庭號改裝品,乘客舒
適度滿分,駕駛信心比起原廠應該是勝出許多,激烈操駕不列入考慮。下山回石碇,調成
最軟,真的是像船哦,不管路面起伏、坑洞,車就是像沒裝減震筒,只有彈簧的作動,
晃啊晃的,這組避震器的調整範圍大的不可思議,尤其是軟成這樣但殺彎不觸底哦,這
點是真的滿妙的,行程真的有這麼長哦???還是雅哥就是如此呢?
試後心得:
試過軟軟的,試過硬調的,雖然今天不是FOCUS搭載,我不能確認他的硬調設定是不是足
敷對應呸山路的需求,但日常行車的反應我會覺得很讚,售價$30400,不含短彈簧,C/P
值來講,算是超高檔價,若再加上進口短彈簧萬把塊的價格,我會覺得太貴了些,對應上
FOCUS能呸的車格,愛呸的車主,似乎不是這組避震器的銷售對象,但原先設定在KONI,
倍士登B4、B6、B8的車主而言,這會是另一種好的選擇,「品牌」說真的我不熟悉,知
名度嘛 !在YAHOO上討論的人不少,但少有性能車搭載的討論。我從吳經理口中得知,就
算底盤相同的FOCUS,馬 3、S40,但這組避震器設計就是大不相同,完全針對車型研發,
一碼歸一碼,馬 3要搭FOCUS用的,不行就是不行,我想如此品質、壽命應該可以維持的
很好才是。
這回沒有激呸,沒有狂奔,只是試試一個我不甚瞭解的品牌避震器,如果有其
它車友有不一樣的感覺,或是對此避震器有更精闢的補充,不彷給些經驗參考吧 !
作者:
pete250 時間: 2007-10-5 08:28 AM

這些都是其次 技術才是過彎的重點 忍者查克拉過彎術